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红军遗孀记录《沸腾的高原》

咸阳日报 2013-04-09 23:38 大字

老人的琴声醉了身边人。

本报记者 李石

她是“皇室后裔”,本姓爱新觉罗,后改名为贺永媛,是老红军刘义维的遗孀,也是《沸腾的高原》一书的记录者。如今她已年过九旬,无儿无女,住在渭阳办文科社区金秋养老院,以琴棋书画为乐,与养老院的老人一起过着愉快的晚年。

原本“皇族”却半生颠沛流离

在屋内,记者看到,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字画和国家领导人的肖像,贺老扎着两个花发卡,满头白发梳得很整齐,虽然已年过九旬,可是皮肤保养得很好,并未出现褶子和老年斑,笑起来只有眼部和额头显出浅浅的几道皱纹。虽然年过九旬,但老人思维依然很清楚,说起自己的美容秘诀,她说:“我从不用化妆品,只用清水洗脸。”在记者采访时,贺老双手始终叠放在右腿上,举手投足间依然保持着大家闺秀的“范儿”。她告诉记者,自己1922年生于北京西单牌楼北侧的劈柴胡同,当时正逢乱世,军阀混战,北京城动荡不安,遂与父母和三个姐姐一路拾荒,靠着满族会馆支援的部分路费,隐姓埋名前往新疆避祸。但没想到偏远的新疆也并非“乐土”,三个姐姐由于参加革命,都被当地军阀杀害,鉴于此,在父母的苦劝下,自己进入女子学院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

丈夫口述她创作《沸腾的高原》

说起那段在新疆的经历,贺老说,由于当时的国人对满清遗老遗少的痛恨,爱新觉罗氏很扎眼,为此她将名字改为贺永媛才得以顺利进入新疆女子学院念书。从学校毕业后,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一名医生,还没来得及生儿育女,丈夫就被抓了“壮丁”上了战场,再也没有回来。“我年近五旬时,才遇到了刘义维。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当时他已经是一名军级干部,来新疆视察时,我们相识并结为夫妻。”后来她在西安东郊物资储备局上班,退休后在她的建议下,由丈夫口述她记录,创作了《沸腾的高原》一书,将那些对敌斗争的故事记录下来,传于后人。

丈夫送的电子琴是唯一的宝

“《太行山上》、《桃花盛开的地方》、《大刀进行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说起那些琅琅上口的革命歌曲,贺永媛老人扳着指头如数家珍。在文科社区工作人员的拍手伴奏下,贺永媛老人一边弹琴一边吟唱,为大家献上了一首《茉莉花》。她说,退休后不久,丈夫刘义维为她买了一台电子琴,她每天都会弹半个小时。如今丈夫虽然“走了”,但琴声却保留了下来。说到此,贺老有些伤感。

“贺老生活很规律,每天除了弹琴与其他老人聊天外,还坚持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此外贺老还是一个热心人。”渭阳办文科社区金秋养老院院长苏江英说,贺老虽然是院内老人中年纪比较大的,但身体依然很硬朗,时常还照顾别的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很有“老姐姐范儿”。 (B)(14)

相关链接:

刘义维,男,1911年出生,陕北榆林吴堡县寺沟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介绍柳青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后参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北领导的革命游击战争,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同年秋他调入陕北苏维埃邮政局任秘书,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成立,1938年5月,边区决定恢复邮政通讯工作。将邮政机构,取名为陕甘宁边区通讯站。直属边区民政厅领导,延安设总站,刘义维任总站站长,其业务主要是收寄抗日军人及其家属的信件。解放后他历任陕西省邮政管理局军代表、西北邮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等职。1982年离休。 (B)(14)

新闻推荐

步履铿锵奏华章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陈飞举措凝聚意志,行动振奋人心。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期间,是咸阳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也是咸阳市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时...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