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爱同在蓝天下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侧记 席博平 孙登峰

咸阳日报 2013-04-17 08:38 大字

彬县特殊教育学校,是陕西省首个县区开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去年全省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现场会上,彬县探索特殊教育的步伐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以人为本:开启特教希望之路

近年来,彬县始终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强县富民的长远之计,着眼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10年3月,彬县将特教学校建设项目列为全县10件民生实事之一,投资2000万元在县城教育园区建成了一所封闭式寄宿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2012年9月1日投入使用,可容纳200名学生,设启明、启智、复聪3大类9个教学班,配备了80万元的康复训练器材,设有微机室、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等,为残障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彬县及周边县区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彬县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组织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去西安第二聋哑学校。同时,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招录了20名专业教师,为了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入学,将来上学的残障儿童全部纳入贫困生生活补助范围,享受城镇低保和营养餐,实行了全免费教育。

悉心呵护:让爱在这里飞扬

如何让教学为残障儿童的生活服务,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的生活能力?彬县特殊教育学校陈智斌校长颇有感触,“我们的目标是让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有自理能力,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能够懂得日常用语,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一切看似很简单的事,却因为听力、语言和智力障碍,在彬县特殊教育学校都全部成了师生教学的内容。“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的文化知识、康复训练、生活技能、第二课堂”为驱动的培养模式诞生了。

启智一班是学校年龄最小的一群孩子,为了让孩子认识数字1到10,王丽娟老师一次次带来的可口饼干和糖果,一次次被孩子们吃掉而一无所获,可她始终没有气馁,反复用各种口味的饼干和糖果让孩子们接受数字的区别。终于,一个个孩子都能扳着稚嫩的手指数起1、2、3……“只要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点苦点无所谓!”王丽娟激动地说。她说,现在这些孩子可懂礼貌了,每天放学的时候,他们不拥抱老师,就不说再见,不离开学校,这让她为自己学生的进步感到骄傲。胡卫东,今年7岁,是启智一班的学生,3岁时被确诊患有自闭症。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感染下,经过一学期的启智教育,终于有一天能叫一声妈妈了。有一天放学,他看到来校接他的妈妈,他大声喊叫着“妈妈……”,成小娟有些惊慌失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孩子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竟是妈妈,这个对于平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一个称呼,但35岁的成女士是人生第一次感受到被称呼为母亲的欢喜,她抱着儿子泣不成声。

敬业奉献:共建残障儿童的“安乐窝”

“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去把春天衔来。”启智二班的老师马晨雨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她对孩子们的期望。这个成长于大都市的90后女孩,放弃了家里优越的环境和父母打拼的“江山”,只身来到彬县,用自己特有的热情默默奉献着。“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聚集在这里,而且我们几乎都是90后,最远的是贵州的王玉华,王丽娟来自河北承德,魏金凤是甘肃定西的。”正是这群大孩子带领这些小孩子,撑起了这座新学校。

在新学期的第一天,马晨雨第一次走进教室,让她意外的是,老师说什么孩子根本不听,你做你的,我玩我的。到了午饭时间,餐厅里更是乱成一团。刚开学,有孩子一顿午餐吃90多分钟!只有一个个地喂食,一遍遍地重复,一次次地翻滚。“马晨雨用这些招数让孩子慢慢地发生改变。现在,孩子们开始上课听课了,知道吃饭餐厅排队了,饭后自觉把碗拿回洗碗池了,有时孩子还帮着阿姨洗碗、打扫卫生呢。”就是这些残障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了那些默默奉献的特教老师们莫大慰藉!

随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成绩的显著提高,家长对学校越来越信任,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办学之初的78名残障儿童到现在的95名,这一朵爱心之花也越长越大,馨香越飘越远,让智障儿童也拥有一片蓝天!(E)③

新闻推荐

乔军在市委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 加强学习 提升素质 锤炼作风 狠抓落实 为实现“咸阳梦”而努力奋斗

本报讯(记者李桦)4月21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市委副书记乔军出席典礼并就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实现“咸阳梦”而努力奋斗作报告。乔军强调,当前,咸阳市已迈...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