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建大西安 实现大跨越 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卫华代市长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咸阳日报 2013-04-25 23:37 大字

参加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认真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李军朝 杨宇晗 摄(B)⑦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全市经济社会步入发展新阶段

过去的四年,是咸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西部大开发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16.2亿元,是2008年的2.1倍,年均增长14.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大关,连续三年每年跨上一个一千美元台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2亿元,财政总收入连续跨越100亿元、2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22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6.5亿元,每年保持30%以上增速,机场二期、福银高速相继建成,西平铁路、亭口水库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92.7亿元,彬县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地方财政过亿县市区由3个增加到12个,县域经济整体呈现协调联动、加快发展的态势。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全市三次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到17.5:56.9:25.6。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七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纺织工业园加快建设,规模工业总产值2234.5亿元,是2008年的2.8倍,工业贡献率48.7%。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水果、蔬菜及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健全,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5亿元,是2008年的1.9倍。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聚集功能有效提升。

科学编制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城镇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1.3%,主城区改造提升“3+6”工程扎实推进,北塬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提前取消秦都桥、渭城桥收费,一批市民关注的重大道路桥隧、供水及绿化工程相继建成,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日益浓厚。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县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14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进展顺利,49.7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进展顺利。咸阳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以及文化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积极推进西咸一体化,全力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连接西咸两市的干线公路达到13条,错位发展、互动双赢的共建格局初步形成。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累计引进合同项目1251个,实际完成投资1976.5亿元,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咸阳市投资落户。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朝阳、安全”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在全省推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连续四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较2008年下降14.5%、55.8%。四年累计造林169.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有效保护基本农田,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保障民生力度加大,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四年累计投资226.6亿元,建成民生项目6057个。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758元、7464元,是2008年的1.95倍、2.1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3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级试点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累计建成8.6万套,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逐步缓解。33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32.5万70岁以上老人领到高龄津贴。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启动,“三告别”工程提前三年完成,从根本上改善了22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206.8万农村群众不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平安咸阳”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同时,双拥、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气象、地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回顾发展历程,咸阳之所以能克服困难挑战,实现逆势而上、跨越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强化赶超意识,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和市情实际的认识,着力完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上升通道;最关键的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勇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了发展的新优势;最根本的是我们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核心的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偏移,自觉维护市委权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汇聚起了推进咸阳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实现“四个强市三个领先”的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六个发展”,努力把咸阳建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示范区、高端科技要素聚集的创新区、大秦文化特色凸显的展示区、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宜居区。力争到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四个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0%,科研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森林覆盖率达到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加快建成西部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科教强市、文化强市,使群众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生态建设水平在西部领先、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四个强市、三个领先”的目标,是490多万咸阳人民最期盼、最美好、最温馨的“咸阳梦”,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施政的基本方向和首要任务。

今后五年

将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

将把统筹城乡作为关键举措,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实现大提升。

将把科技进步作为强大引擎,着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

将把文化兴咸作为重大战略,着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实现大提升。

将把保护环境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大提升。

将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大提升。

2013年主要任务

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6%,万元GDP能耗下降3.5%。

(一)全面融入大西安建设。在共建中融入,在融入中跨越,促进优势互补、一体共建、合作双赢。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坚持错位发展,强化配套协作,借助共建大西安的政策红利和品牌优势,优先发展渭河高端产业带,加快建设福银高速特色产业带,积极打造咸旬高速绿色生态产业带。以高新区、彬长旬能化基地等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分工,打造大西安的制造业配套基地、能源建材供应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走出一条“陕西制造、咸阳配套”、“西安研发、咸阳转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加强与西咸新区及各新城沟通协商,加快财权、事权划分,健全协作体制,谋求共建共享。对西咸新区50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牵头、部门县区包抓制度,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西咸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与西安、西咸新区规划衔接,继续实施西咸道路交通对接工程,推进秦汉大道、沣泾大道等工程加快建设,力争地铁1号线西延段、西咸北环线工程早日开工,增加公交客运线路,促进生产要素在两市区域内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二)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工业主导,实施九大产业规划,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两化”融合,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迈进。

实施“1113”工程。严格实行“领导联系、部门负责、一企一策、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保障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按计划建成,确保100个扩能技改项目早日达产达效,扶持100个成长型企业壮大规模,促进30户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

着力抓销售拓市场。全面落实省、市鼓励促销保产拓市场的政策,积极组织开展促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以销稳产、以销促产。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研发新品,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设六大工业板块。启动六大工业板块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工业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实行重大项目联手引进,加强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优势,促进能化、现代建材、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大工业板块加快崛起。

深化国企改革。把今年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年,积极引进优质增量资产,优化重组产权结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新兴纺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纺织下游产业引进力度,确保搬迁入园企业年内实现正常生产。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兼并重组彩虹集团,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列支3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化科技支撑、园区引领,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实施农业发展“五大工程”,加快北部县核桃产业、旱腰带酿酒葡萄产业、南部设施蔬菜、都市农业和500万头PIC生猪等基地建设,新增设施蔬菜3万亩、杂果经济林20万亩、水果6万亩。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年活动,新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深化咸阳与杨凌农业科技合作,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机推广、农资配送、信息提供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加强基础设施保障。抓好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年内推广实用农业机械5万台。全力服务保障东庄水库建设,加快亭口、红岩河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发展节水灌溉16万亩,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40万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规范低端、提升中端、培育高端”的思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建设服务国际化大都市、辐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启动实施《振兴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支持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发挥咸阳汽车商贸物流园、明珠国际家居新城的聚集辐射效应,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支持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东方帝王谷—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张裕酒庄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优先发展乡村旅游,打响“关中印象”旅游品牌,带动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休闲保健以及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吸引西安市民来咸观光旅游。

积极扩大消费。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发展城市综合体,新建改建一批城乡市场,打造一批便民消费示范社区,策划一批节会展销活动。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扩大餐饮、商贸等传统消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让群众放心消费。

(五)强化投资拉动。坚持把扩投资、上项目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有力举措,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确定1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50.2亿元,年度投资605.8亿元。严格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认真解决征地拆迁、融资以及环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推进西电集团变压器生产线二期、台湾统一食品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做好安吉汽车物流西部基地、中石油西北化工润滑油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开工、早建设。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树立战略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以及央企、民营100强企业来咸发展。加强项目包装储备,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接替。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引进重大项目的考核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全年招商引资完成投资700亿元。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外贸规模,提高经济外向度。

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深化投资发展环境整治活动,建立发展环境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现象,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黑手”,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打造西部投资洼地、服务高地。

(六)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空间集聚、产城互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的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多点”城镇体系。

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咸兴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北塬新城开发建设,加快主干道路以及市民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田园城市示范新城。深入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3+6”工程,加快城西快速干道、北环路、渭河廊桥等项目建设,启动咸阳湖二期、两寺渡公园、咸阳植物园工程,提高供水、供气、供热等保障水平,完善学校、医院、人防等公共设施,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市民关心的问题。深入推进“多城同创、城乡联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行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打造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增强城镇聚集带动能力。启动实施县城三年大提升计划,完善市政、市场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支持兴平、泾阳主动接受大西安辐射,建设大都市组团城市;推动乾县、礼泉、三原提升建设标准,建设卫星城市;鼓励彬县、长武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引导武功、永寿、旬邑、淳化等县打好旅游牌、生态牌、文化牌,提升建设水平。继续抓好16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再建设1—2个重点镇。鼓励发展镇域产业园区,积极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增强城镇发展活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广旬邑经验,扎实推进彬县—长武—旬邑、礼泉—乾县以及武功示范区建设,支持秦都、渭城探索城市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撤并自然村,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步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带动新农村建设上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再造,加快建设美丽咸阳。

狠抓节能减排。把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强制性条件,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发电及水泥生产企业脱硝工程按期建成。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加快东郊以及兴平、礼泉、三原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打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技术设备,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加强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城乡园林化建设,加强道路沿线、荒山荒坡和村镇等区域绿化,造林34万亩,绿化道路3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410平方公里。深化公路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和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着力解决污水排放、“垃圾围村”等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强化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民生投资安排85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十大领域70类民生项目。

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加强扶持引导和技能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2亿元,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兑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县一策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好特殊群体子女上学问题,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基层创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县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为群众谋取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市第十届运动会。积极实施农村母亲健康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和待遇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启动实施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工作。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措施,建成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推广彬县、泾阳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妥善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切实抓好六盘山片区4县扶贫开发,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以移民搬迁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打好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战。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全年建设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100个、移民搬迁5000人,实现稳定脱贫10.5万人。

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站建设,强化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的服务管理,关心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咸阳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阳光、重诺、尚礼、乐善”的咸阳精神,倡导形成敬业奉献、遵纪守法、互助友爱的良好风尚。

加强平安建设。继续实施平安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完善各方利益共享、社会矛盾多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构建信访化解大网络,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行为、信访问题依法处置,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关键,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根本,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深入解放思想,建设学习型政府。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三是强化人本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四是不断改进作风,建设务实型政府。五是加强监督制约,建设廉洁型政府。

新闻推荐

上接版刘新余简历刘新余男汉族年月生陕西长武人在职研

(上接A2版)刘新余简历刘新余,男,汉族,1964年10月生,陕西长武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至1984年12月任长武县亭口乡政府多经办专干。1984年...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