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打油”贺新年涧边草
一冬无雨又无雪,年来短信似雪片。
我也打上二两“油”,祝君岁岁都平安。
这几年短信拜年成了时尚。无论你近在咫尺,还是远在海角天涯,一则短信瞬息之间就能呈现在你的眼前。这不,从大年三十上午开始,祝贺新年的短信陆陆续续就发来了。
说到发短信,在我这还有个过程。十多年前刚开始用手机时,我既不会发短信也不想学,以为发短信有多难也便知难而退了。后来偶然试发了一次,才发现短信程序十分简单,是个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的事情。再后来手机都有了全屏书写功能,只要会写字,就能发短信,自然方便多了。
我虽说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说起来也算个“半吊子”文人,可却常常怯于语言表达。平时说话既显不出文气,也看不出文彩,有时候一着急连话都表达不清。可一旦用笔表述,思路却很畅通,语言似乎也方便得多。就说发短信吧,作个打油诗什么的比啰哩啰唆的话语更能表达我的思想感情。于是一发短信便情不自禁地打起“油”来。
淳化县的一个文友说,他站在爷台山下冶峪河畔给我拜年,言语间充满豪情,这令我想起爷台山顶那成片的松林,冶峪河里的潺潺清流,于是回复道:
爷台山上看青松,冶峪河畔听水声。
而今山城风景好,过年也有好心情。
有两位当年与我在县上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在短信中回首往昔岁月感慨良多,这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打“油”短信中不由感叹一番:
其一
当年山城相聚多,小伙难经岁月磨。
如今咸阳相见时,两鬓染霜徒奈何。
不由人心生慨叹,晚岁还须好好活。
不求人生太精彩,只叫岁月莫蹉跎。
其二
一年过罢又一年,光阴如梭亦如箭。
年轻时候难体会,老来才知是真言。
人生易老天不老,唯有故知情不变。
但愿来日常聚会,一杯浊酒尽余欢。
我对两位画家朋友的短信是:
其一
龙去蛇来又一春,挥毫泼墨画图新。
年后有暇再聚首,赏读佳作堪娱人。
其二
丹青妙笔写人生,洒墨泼彩总是情。
又是一年春光好,展纸挥毫写新景。
有位高中时的老同学在西安工作,上学时我们关系很好,这些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联系。但我们属于那种“相见亦无事,不见忽忆君”的君子之交,虽说一年见不了几回面,但心里却相互牵挂着。他对我的问候只有三个字:“新年好!”我的回复是:
西安咸阳并不远,一年却难几回见。
相聚无多心相通,唯有情谊不曾变。
一位身在官场的年轻人,三十多岁时已官至处级,仕途仍有望进步。我与之开玩笑说:
新年新春气象新,雾霾难遮春色美。
龙年腾飞展风采,蛇年乘势上青云。
有一位在铁路施工单位工作的文友,这几年一直在天山深处施工,春节也难得回家与亲人团聚。他在拜年短信中号称“山中野夫、荒原浪人”。我对他说:
能在山中浪,就是好时光。
城中多雾霾,整日气不爽。
只恨不如你,也在山中浪。
山居是福分,山居多健康。
二十多年前我在青海时,有位渭南的乡党在部队工作。我们因同给报纸写稿而相识,两家住得也不远,于是两家人成了好朋友。夏天的周末,我们领着孩子,抱着西瓜,带着酒肉去山林河畔野炊,一玩就是一整天。后来我调至咸阳,他也调回渭南。这几年他与妻子跟在秦皇岛工作的女儿住在一起,除夕下午给我发短信时,他们一家正奔驰在回渭南的高速公路上。想起了青海时两家人的情谊,我发了如下短信:
常忆当年青海时,乡情凝聚两家人。
骑车乡间常采访,周末山林去野炊。
你来我家吃便饭,我在你家饮半斤。
回陕见面机会少,距离难隔故人心。
我的一位同事,前几个月刚给儿子完婚,至今仍处在迎娶儿媳的喜悦中。在给我发短信时,说他“携妻、子、媳拜年”。对这位还处在“高烧”中的老公公,我不由调侃道:
携妻携子又携媳,这年拜得太有趣。
只有孙子不曾携,是否已在娘肚里?
看了我的短信,这位同事回复道:
携妻携子又携媳,孙子不在娘肚里。
送子观音睡大觉,你我何必太着急!
看来这个老公公当得不错,儿媳怀未怀孕他居然了如指掌。至于急不急着得孙子的事,我只能套用一句广告词:“谁急谁知道”。
就这样,一边发短信一边看电视,因为发短信连央视春晚都没有看好,不过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如此短信打“油”贺新年,几年下来,我就可以出一本厚厚的诗集。到那时,我这“半吊子”文人岂不是摇身一变而成“诗人”了么?(B)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文雄)去年以来,三原县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率先崛起的实践中,全力推动项目带动、招大引强、园区建设、产业优化、改善民生、转变作风等六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