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庄稼”上结出金疙瘩
赵联合在查看他种植的红薯。
本报记者 赵鹏 文/图
时下走进秦都区马庄镇押大村,最抢眼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懒庄稼”——红薯田。虽然不是红薯收购的旺季,可这几天马庄红薯专业合作社的赵联合依然很忙碌,他正在为产品销售的事情四处奔走。“今年肯定会大丰收,心里真是太高兴了!”在赵联合的红薯地里,他拿起自己种植的红薯新品种给记者介绍,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说起自己种红薯发家的经历,憨厚的赵联合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许是自己对黄土地怀有深厚情感的原因,十多年了,一直以种田养家。红薯作为养生农作物,更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当看到红薯在市场上销售前景很好时,他就与家人到西安等地进行市场咨询,专家告诉他红薯在百种蔬菜中营养价值是第一位的,既是一种健康食品,又是一种绿色食品,里边含有大量淀粉、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它还可以通便、养胃、美容。后来,赵联合通过多次考察论证,发现种植优质红薯的确是个好项目。
2005年10月份,赵联合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当年,他就获得了上万元的收入,谈及红薯种植的市场前景,赵联合为记者大概算了一笔经济账:“红薯被称为懒庄稼,它投资少、亩产高、收入高,一亩地能产4、5千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每亩地收入4、5千元绝对不成问题。一亩地收入相当于6亩玉米的经济效益,而且,红薯全身都是宝,就连红薯秧也是抢手货。现在养殖都讲究绿色环保,而红薯秧正好可以用来养殖牲畜,实现了以副支农,以农养副。”在赵联合的带动下,2005年,全村种红薯的农户越来越多,红薯成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的“金疙瘩”。2012年,秦都区押大村红薯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按保守每亩收入4000元算,预计可实现经济效益百万元。在押大村红薯实现规模发展过程中,马庄镇积极出台扶持政策,比如免费配套服务,组织村里成立合作社,对薯秧购进、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薯农标准化生产意识。2009年押大村红薯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销售价格每斤也比原来高出了一元左右。品质优良的还装成十斤一箱的小包装,走进西安、北京、深圳、福建等全国大市场。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红薯在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疙瘩”, 2010年,细心的赵联合灵机一动,又搞起了“红薯粉条”的深加工,由于他经营有方,他的“红薯粉条”加工生意很是红火。“新刨的红薯地头价1斤也就八九毛钱,但经过加工做成粉条,价格就打着滚的向上翻。”他向记者介绍说:“做红薯粉条先要把红薯做成芡粉,再把芡粉加工成粉条。一般情况下,1斤红薯能够出三两芡粉,1斤芡粉可以出七两粉条,而1斤粉条的价格在几块钱左右。红薯变成粉条,价格翻了好几倍。”
红薯粉条的加工给赵联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使之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起更多农户种植红薯。如今押大村已发展红薯种植千余亩,人均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5亩左右,这一产业也成了许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道路。谈起自己的打算赵联合向记者说道:“下一步我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将重点研究引进红薯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红薯附加值,让村民挣到更多的钱。”(C)③
新闻推荐
参观先进人物事迹馆吴忠伟本报记者吴红实习生王李莹【核心阅读】近年来,永寿检察院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以再创先进基层检察院为目标,在“巩固、发展、创新、提高”上做文章,始终坚持社会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