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七十岁了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辛
母亲今年七十岁了。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辛苦和博大的母爱,也常常使我感叹,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她,在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生活磨难时,总是以坚强、勤劳、俭朴和感恩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忙碌的。在姊妹七人中,母亲排行老大。只上过两年学的母亲,从小就特别能吃苦,帮助大人分担家务,照看妹妹。我父亲天资聪明,但因家境贫寒,读完小学就辍学回家务农了。结婚后父母就矢志改善贫困家境,不让子女、双亲挨饿受冻。小的时候,父母是靠挣工分养活我们的。挣不到工分不但年末超支,还分不到口粮。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家人口多,祖父、祖母多病,母亲是主要劳动力。白天母亲在农业社劳作,放下农具就忙活家务。夜晚经常是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纺线、缝补衣服。我们兄妹四人,尽管穿的是粗布衣衫,但基本上做到了冬棉夏单、舒适干净,村子里很多人都很羡慕。“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让孩子受
罪”。为此,母亲不知道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我长大后终身难忘,深感愧疚的一件事,足以说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记得是1973年秋冬农闲季节,农业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由于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大队安排劳动的社员中午吃一顿饭,伙食标准是二两细粮、四两杂粮和简单的烩菜。午间我就背着小弟找母亲给他喂奶,自己则趁机吃掉了分给母亲的那份白馍。在瑟瑟的寒风中,母亲掀起她那拉土时被汗水浸透的上衣,给小儿子喂奶,看着大儿子大口吃着蒸馍,此刻她身上的衣服可能是冰冷的,但心里却是满足的。我们走后她吃点杂粮和菜汤,拉起架子车,投入劳动的人流中。现在我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常常自责儿时的贪婪和无知、感恩母亲的哺育和无私!
父亲的离世,使我们感受了母亲的忠贞和坚强。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改革,调动起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父母亲精心盘算,苦干加巧干,我们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光景。儿女健康成长,学习努力,父母心劲十足,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也是我们家最幸福开心的一段时光。然而由于超负荷的劳累,父亲透支了身体,积劳成疾,一九八六年英年早逝。四十三岁的母亲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在农村孤儿寡母的日子是恓惶的、难熬的。当时我在西安上学,妹妹读高中,大弟初中毕业就不得不辍学了,小弟上小学。此后的日子母亲是在汗水和泪水中度过的。母亲性格好强,最怕被人瞧不起。在外祖父、外祖母和姑母等亲人的安慰和帮助下,母亲起早贪黑奔波于家里和责任田里。她常说“眼泪救不了人,苦日子要自己熬”。她要求我和妹妹安心读书,不要挂念家里,自己则省吃俭用,东
借西凑供我们上学,母亲和二弟一起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我常常想,艰难困苦的日子母亲是怎么挣扎过来的,漫漫的长夜母亲是怎么从天黑熬到天亮的!生活磨难、无助的光景没有压垮母亲,倒练就了母亲一身正气、刚毅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劲头。这也是我们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的节俭,在生活好转后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我们兄妹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日子也奔上了小康。而母亲腰身弯曲了,牙齿脱落了,头发变白了,母亲老了。她儿孙满堂、安度晚年,也不用为吃穿奔波,但几十年勤俭的习惯已成自然。给她的零花钱总是舍不得花攒着,新衣服舍不得穿放着,该更换的生活必需品也舍不得扔凑合着,偶尔身体不适或小病怕花钱不去医院治疗硬撑着,总结一句话,就是舍不得。她常说“我不管你们,但
我不浪费”。她很知足,常常对我们说:现在的社会真好,农民种地不缴粮,还有养老金,真要好好活着,享受生活。我跟她聊天时,她常常提及过去帮助过我们的人,提醒我要记住别人的好处,理解别人的难处。母亲总是闲不住,在她居住的小区里竟然开出一小片菜地,自给自足。带动邻居们也种了些蔬菜。我常常提醒她:“注意影响,别让别人说,儿女不孝顺,七十岁老母亲自己种菜度日”。她总笑着说:“没事,种点菜吃起来方便,也是个营生”。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是她的人生信条。而按照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的要求,这个世界的确也浪费不起!
这些年我工作忙,奔波于矿区、省城两地,偶尔也出差,陪老人时间少,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她有什么事总是喜欢瞒着我,从来不给儿女添麻烦。还不时地叮咛我:“下井要注意安全,多休息别累着,要善待别人。让她跟儿女住住,她也常说一个人生活习惯了,喜欢清静”。这就是我可怜、可亲、可敬的母亲,平凡而伟大,温馨而从容!
适逢母亲节和母亲七十岁寿辰,以此短文,聊表寸心。
●范京道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人才,已真正成为驱动该县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绿色通道“引凤来”举贤纳才,为政之要。富民发展,贵在得人。在子长,县委、县政府诚心举贤纳才,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高效快捷的人才引...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