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坚强,为了父母和妻儿”
两年前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他错过了合适的肾源,两年后,面对病重的儿子,年迈的父母甚至不顾农村习俗,愿意无偿捐献器官给社会,只愿能换回儿子年轻的生命。3年多时间,他和家人一直奔波在透析的路上。5月15日上午,当记者在医院再次见到身患尿毒症的李恒舟时,虽然他言语间透着无奈甚至悲伤,但眼神中那渴望生命,渴望健康的迫切却让人久久难忘。
本报记者 马元聪 实习生 王利 李梁文
“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只要有好心人能给孩子找到合适肾源,我和老伴愿意无偿将自己的器官捐给那些需要的人!”昨日上午,记者在沣东办见到了李恒舟的父亲,谈及患尿毒症的儿子,54岁的他禁不住眼眶泛红,“他还那么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3年多的透析,我不知道他还能挺多久!”
父母欲捐器官,只为换儿一条命
“孩子患病这些年,虽然得到了政府、办事处以及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但高昂的花费,对于我们这样普通的农民家庭还是吃不消。”李恒舟的父亲李生云告诉记者,他们是秦都区双照办龙泉南村的农民,几年前,儿子和所有未完成学业的农村青年一样,学会了烹饪手艺,之后,就怀着改变家里贫穷现状的梦想,只身南下广州打工。“那时候,他还曾给自己立下誓言,三年后就要为家里买回冰箱,装上电脑,让我们老两口享受上现代化的生活。”
有这么懂事的儿子,他们老两口啥也不求,只希望孩子在外健健康康就行,“谁能料到,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李生云哽咽,不久,李恒舟在工作时总是会双腿浮肿,全身乏困无力,而且在操作间工作一会儿就得蹲下身子休息,严重的时候竟然晕倒在地。最后被诊断为肾病综合症,之后的4年多,他们便辗转西安、咸阳多家医院进行治疗,直到2009年7月份,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医生告诉他,生命已经走到了晚期,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做肾移植手术,要么靠两到三天一次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2009年,我们找到了合适的肾源,但是换肾的费用太高了,我们借遍所有的亲戚,想了所有的办法还是无法凑够钱,机会就那样错过了。”李生云说,如今,即使是这样单纯的透析他们也已经花费了20多万元,面对生命已经倒计时的儿子,李生云说,“我和老伴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因为我们检查后和孩子的肾不能匹配,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希望,希望有好心人帮助我们度过难关,我们愿意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给那些需要的人!”
“我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在中铁二十局医院的血液透析室,记者见到了李恒舟,他正静静躺在那里,和两年前相比,他并没有改变多少,似乎只是更瘦了一些。“怎么只有你一个人?”面对记者的好奇,李恒舟微微一笑,“妻子在家还要照顾孩子,一般天热时,我一个人能行!”记者知道,从李恒舟的家里到医院单程就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再经过4个小时的透析,回到家里往往都到傍晚。“妻子太辛苦,这么多年除了打工照顾孩子,还要陪着我看病,因为我生病,父亲这么大年纪还要外出打工来撑起这个家。”谈到这些,李恒舟有些不忍,他不断用纸巾擦着脸上的汗水,“所以,我能一个人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再麻烦他们。”
“身边每个人都对我做着努力,我必须坚强,更不能放弃,为了爱我的父母,一直陪伴鼓励我的妻子,还有年幼的女儿!”李恒舟说,虽然肾源很难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这里的每个病人,我每个星期至少要见两次,所以他们就像我的朋友!”中铁二十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生王卫军告诉记者,对于尿毒症患者,最终有效的治疗还是要进行换肾,“但是先别说费用很高,合适匹配的肾源也相当难找,通过透析平均也只能维持他们5到7年的生命。”王卫军说,在医院为这些弱势患者积极寻***的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更多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挽救他们。(D)(6)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鹏记者吕聪)5月9日上午,两名乘客从西安乘车准备返回杨凌家中,哪知他们在半路的收费站外上了趟厕所,回来却发现客车已经开走。9日上午10时许,李师傅和朋友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车,准备回杨凌。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