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三个延安”建设市政协常委王俊平

延安日报 2012-03-27 20:43 大字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延安市实有民营企业535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32户),注册资本金794536万元。总户数比2010年增加931户,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132户,批发零售业增加350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22户。

一、民营企业的巨大贡献

1、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安排就业。2011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51.41亿元,占GDP比重17.1%,上缴税金19.4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18.46%。在国内外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榆林市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9万人,为全市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推动产业转型,焕发经济活力。面对国际市场低迷、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等多重挑战,高投入高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榆林市民营企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推动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3、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光彩事业”。全市参与“一企帮一村、共建新农村”建设的企业700家,帮扶新农村500个,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安置富余劳动力23万人。为山川秀美工程投资达1.2亿元,绿化造林17万亩。榆林市民营企业大力开展了以“扶贫帮困”为重点的“慈善事业”活动。据统计,近年来非公经济会员企业共募集善款(物)1.64亿元,其中资助贫困大学生3418人,资助金1137.2万元。实施求助项目193个,受惠群众56万人次。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偏小,技术落后。榆林市的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比较下来均排在全省7个地市的第3位,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排在第5位,市场主体数量整体的增长速度排第3位,注册资本(金)的增长速度排第4位,市场主体户均注册资本(金)排第4位,市场主体中民营企业的排名、旅游环境排位更低。榆林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22.01户,比西安等六地市的平均数36.12户低了许多。榆林市民营企业规模小,注册资本金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工业产值和员工人数、利润总额等反映企业规模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不佳;此外,技术落后、产品无特色、技术含量低。

2、管理粗放,人才短缺。民营企业人才严重短缺,从业人员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平均不到百分之五。民营企业多半是家族企业,在创业发展之初,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血缘关系会使大家形成很强的凝聚

力,能够不计报酬、不讲代价、全心全意克服一切困难,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必然会面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在管理上和技术上就需要面向社会选聘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规范的制度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家长制作风则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职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者很少,无力购买和无资格享受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福利保障政策,导致民营企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3、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重,要交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占工资额50%的社保缴费,许多物流企业要交5.5%的营业税及附加,还有其他杂税,再加上各种行政收费罚款,企业不堪重负,如实实在在交,90%的企业倒闭无疑;缺少财政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支持,贷款率高,融资困难。

4、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延安民营企业发展缓慢,从政府层面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工业给延安带来了超常规的增长,从而使延安历届政府过度依赖石油工业,而没有像其它非资源型城市那样不得不通过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培育产业。二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不彻底,致使延安失去了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从民间层面分析,延安私营企业发展不起来,还与延安人的传统和素质有关。一是延安人受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和位置偏僻、封闭的影响,发展私营经济的愿望不强。二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更深,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缓慢。三是“官本位”意识浓厚。迄今大部分家长和青年把考大学的目的定位于当“公家人”;多数“公家人”宁愿在公家部门“舔碟碟”,不愿意到个体、私营企业“吃馍馍”。三是延安人胆量小。发展民营经济,面临投资和政策变化的风险。延安人普遍有“赢起输不起”的心理,这就导致很多人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四是延安人发展民营企业经济的能力不强。延安教育长期落后,人们缺乏经商传统,经商能力差。五是缺少投资资本。延安的一些人不缺乏投资的愿望、胆量和能力,但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加之金融市场不健全,私营企业的发展常常被“无可炊之米”所困,没有能力去进行投资活动,特别是大的投资活动。

5、宣传缺位,品牌缺失。近几年来,榆林市的注册商标总数增多,但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与先进地市相比,差

距很大。到2010年底,榆林市拥有商标969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只有2件,陕西著名商标59件,本地知名商标23件。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注册商标企业的比例是1:5,而宝塔区的这个比例连1:50都不到。很多产品“有品无牌”。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优惠扶持时,硬条件之一是企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榆林市一些企业,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都较好,就是因为没有注册商标,而被排斥在外。一些企业在品牌宣传上舍不得大投入,在央视等国家级媒体鲜见延安企业或产品的身影,即使在市级媒体上也很难看到延安产品的广告,多是商业、服务促销广告和医疗、药品广告。有的企业经营常换牌子,甚至满足于“仿牌”“傍牌”“借牌”“冒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榆林市企业创造了许多知名品牌,但有的长期闲置,有的过期失效,有的下落不明。

三、发展民营企业的建议

1、扩大舆论宣传,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识。

解放思想,转换观念,解决好延安人发展私营企业愿望不强的问题。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发展私营企业而致富的典型,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和明星;要以空前力度重奖发展私营经济的带头人和先进人物,使之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通过大力吸收先进私营企业主入党,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改变他们的社会形象。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延安人发展私营企业的强烈愿望,这样就会让他们在富裕延安建设方面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2、优化投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建立与企业双向联系的帮扶机制,对重点企业做到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通过服务,可以设立如重点项目服务办公室等专门服务机构,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大幅提高民营经济在考评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重奖在促进民营经济上做出显著成绩的领导集体和领导者个人。

落实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企业主掌握、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从制度上建立起运作配套、办事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要选择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做服务企业的具体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组织保证。

3、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市县区应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文件精神,召开高规格的会议,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市、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大胆与民营企业老板交朋友,

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减免民营企业税费负担,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设立“延安市私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将每年私营企业上交的地方税费的50%作为基金的稳定来源,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催生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优秀民营企业。

可考虑建立延安市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坚持每年一次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以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兼顾当年的热点问题,涉及企业家成长、企业改革发展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研究把握延安民营企业及企业家队伍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为延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出策。

4、加强人才培训,造就人才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限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招聘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本领,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造就后备人才队伍。

5、实施品牌战略,扎实推进商标建设。

依托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整合延安品牌资源,加大“中国驰名商标”的培育和申报力度。以发展农产品商标作为着力点,实现榆林市注册商标数量上的新突破。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市获准注册的农产品商标数量占各类注册商标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5.2%上升到25%以上。进一步培育扶持特色龙头企业和品牌(绿色农产品、旅游);进一步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关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分运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确定的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老品牌商标的保护力度,盘活无形资产。对全市品牌商标进行普查,研究闲置商标救济措施,续展一批,许可使用一批,转让拍卖一批,避免注销,使榆林市商标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必要的商标防御性注册,防止他人恶意抢注。

在市场准入、商标注册、合同订单等方面,比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政指导与跟踪服务,引导其规范经营。

新闻推荐

情系延河畔 ——记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郭靖

宝塔区人民医院有一支受省卫生厅派遣,来自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对口支援的专家医疗队,从2009年11月起现在已是第五批。在第五批医疗队中有一名表现特别突出的大夫,深受同行们的称赞,她就是担任医疗队队...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