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见证乡村小学校长的情怀 访蓝田县洩湖镇宋家庙小学校长赵朋伟
“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地引导和栽培。因此,农村小学的思政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的思政课老师,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这是蓝田县洩湖镇宋家庙小学校长赵朋伟的话。11月27日,当记者走进赵朋伟的办公室,一眼就被墙上两层简易书架上面整齐码放的五六十个获奖证书和奖杯所吸引。这间只有两个沙发和一张桌子的办公室里,墙上一面鲜艳的锦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赵朋伟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三年多。记者看到的获奖证书奖杯和桌上的一盆兰花,是办公室最奢侈的装饰。这几年,这些荣誉见证了他的不懈努力。从2002年毕业后,这位80后教师一直在家乡教小学。他说,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家中两代人有七名教师。在他看来,农村小学更需要他。他对小学教育和管理有很深的研究和思考。
入脑入心让思政课从关爱孩子内心开始
赵朋伟说,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就是行动教育、就是关爱教育,就是用爱心激发乡村孩子梦想,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健康道德成长课。
赵朋伟坦言,“目前农村小学的思政课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学校40%多都是留守儿童,而且都是隔代教育,非常需要关爱。所以我们的思政课开展,首先是从关爱孩子的内心开始。”
为了让孩子爱上思政课,远离网络手机对孩子产生的孤独感和依赖感,感受到思政课的热闹气氛,学校加大了思政课的密度,把以前每周一节的思政课调整到每周两节课。
为了解决目前专业思政教师不足的问题,赵朋伟把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党员变成思政老师。目前,经过学校培训和强化政治学习提升的思政老师,已经形成一个7人组成的思政教学小组。
赵朋伟对记者说,“农村孩子的父母,几乎都是长年在外务工,作为小学教师,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和精神需求。”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友爱的思政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少队部和德育教育加强和孩子们的互动。并且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各类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感受到快乐和关爱,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思想品德。
每年清明节,赵朋伟总会带着学生们为烈士李凤莲扫墓,并给孩子们讲述她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
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演讲,让孩子们学习什么是爱国主义,体验爱国情怀。而且充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播报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文明行为和先进模范事迹。这些活动学生既是主人也是主角,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活泼。
重视引领以活动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赵朋伟和学校的思政老师想方设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联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通过沉浸式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他一面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一面强化所有代课老师的政治思想意识,让思政课进入到每一节课当中。同时,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农村孩子熟悉的资源,尽可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赵朋伟说,思政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学校资源有限,但是会尽可能地利用募捐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去倾听世界,大胆地去实践和交流。
赵朋伟说,每次看见学生们参加完活动高兴的样子和积极的表现,他知道,第一步目标已经达到了。
呼吁爱心用行动见证乡村教师的质朴情怀
赵朋伟说,在思政教育中,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农村孩子的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因此他呼吁社会要关注农村孩子,不仅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更应该在精神层面关心孩子。社会更应为农村家长创造就近就业的机会,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
几天前,赵朋伟所在的蓝田县洩湖镇宋家庙小学刚刚荣获“陕西模范希望小学”。获奖回来的赵朋伟很感慨。他说非常感谢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对农村学校的关注和帮助。
他在洩湖镇宋家庙小学任校长短短三年,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三年在蓝田县毕业班教研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在农村生源下降的大背景下,逆势增长80余名。
采访结束后,记者辗转通过电话联系到给赵朋伟送锦旗的在陕西科技大学上大二的学生罗洁。
她告诉记者:“赵校长为人非常好,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他从我的英语老师那儿得知我家庭困难无法上大学,便联系了三个助学金帮助我,亲自开车到家里看我的父亲,让我非常感动。”
他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家长眼里的好校长、贫困群众心里的扶贫帮困暖心人。他不断在公益助学的路上坚持,联系到近百家企业和个人,帮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18年来,从教师到校长,他一直都在用行动见证乡村小学校长的情怀。本报记者黄美茹
新闻推荐
西安新城区和蓝田县初中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0.7% 你家孩子脊柱正常吗?
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脊柱侧弯要注意8件事1.初中生脊柱侧弯患病率高2.运动不足可引起脊柱侧弯3.长时间坐姿不当可引起4.定...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