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华蜂养殖建起香菇大棚住进新房子…… 红门寺村村民阔步致富路
荣宝祥新居内干净卫生、家具齐全。红门寺村建起了30座香菇大棚,丰富集体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扫码看视频报道
深秋的山村,层林尽染、一片金黄。11月13日,蓝田县辋川镇红门寺村的巷道内,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家常。“谁家盖了新房,谁家添了新丁,村里又增加了大棚,村委会又要分红……”面对一系列欣喜的变化,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车阳阳/文记者雷伟东/图
漆黑小屋变为三室一厅
荣宝祥是近期村民们茶余饭后聊天的焦点,只要听乡亲们说他家的新房,荣宝祥就会笑出声来。
63岁的荣宝祥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早年得病,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外出打工维持。驻村工作队进村后,在大家的关心下,随着女儿们陆续成家,荣宝祥的日子有了改善,但房子的事情却一直困扰着他。
“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子已住30年了,白天进屋也得开灯,墙上多处裂缝,鉴定结果是D级危房。”荣宝祥说,他想修一下房子,让孩子们回来能安全地住着。“我没有多少积蓄,山里进料也不容易,盖新房这事就只能想想而已。”得知这一情况后,工作队和村干部立即行动,帮助荣宝祥家申请了相关补贴5万余元,动员女儿们也出钱出力……经过多方努力,荣宝祥家很快有了一座漂亮的平房。
走进荣宝祥家中,记者发现除了干净卫生、宽敞明亮,客厅和三个卧室的家电、家具齐全。“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荣宝祥说,来年他计划攒点钱,在新房的旁边再盖个独立厨房。“日子好了,有啥想法基本都能实现。”荣宝祥告诉记者,一会儿他还要去趟村委会,领取村集体产业的分红。
据悉,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红门寺村包括荣宝祥在内的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目前大家定期还能从村集体产业中获得分红。
丰富集体产业帮助村民增收
红门寺村地处秦岭腹地,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地,没有规模化发展种植业的耕地。在对口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村里利用水质优、环境好等优势积极发展集体产业。2019年6月21日,本报报道了红门寺村通过发展中华蜂养殖、木耳大棚等实实在在的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村里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蓝田县住建局驻红门寺村工作队队长李维科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共生产木耳1500多斤,每斤可卖50元左右;合作社代养的600多箱蜜蜂共产蜂蜜1500多斤,每斤可卖45元,所有利润都分给了村民。此外,村里还建起了30座香菇大棚,通过进一步丰富集体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劳动,增加大家的收入。
香菇大棚内,村党支部书记刘宝印正带着村民采摘、加工香菇,然后装车送往西安的批发市场。刘宝印说,今年5月建成的30座香菇大棚,预计全年能生产5万斤香菇,每斤能卖4元钱,等技术更加成熟、销售渠道更加畅通后,预计明年能生产15万斤。
“村民们不光可以通过集体产业的分红受益,还可以通过在大棚务工增收。”刘宝印说,香菇采摘、加工、注水等都需要人力,他会请村民们来帮忙,并支付大家工钱,“估计今年劳务费支出在7万多元”。
让地方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红门寺村四面环山、一水中流,自然环境优良;巷道边竖着太阳能路灯,广场上设有体育运动设施、空地上建起了凉亭,村民们生活其中,令人羡慕。
据李维科介绍,驻村以来,他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除了路灯、凉亭等之外,还修理了河边护栏,通过建设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解决了村民季节性缺水问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对村民的房屋进行了保温化改造。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维科带领的工作队驻村一年半以来,已累计为村里争取投资170余万元,销售木耳、香菇、蜂蜜等扶贫产品20多万元。
明年李维科的驻村生活即将结束,“如何巩固脱贫和发展成果”是他最近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会抓紧申请扶贫产品认定,认定后就面向全国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彻底打开销路、打造品牌。”李维科说,他们将继续加强对村集体产业的管理,围绕生产、加工、销售、分红等环节建立好规章制度,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村民们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
太阳偏西,山风微凉。50多岁的朱大姐还和工友们在香菇大棚内劳作,她们的说笑声、林间的鸟鸣声与哗哗的流水声混杂在一起,异常动听。
新闻推荐
零下20℃ 他走出家门抗击疫情 陕西大男孩魏瑶瑶荣获共青团中央“抗击新冠疫情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
魏瑶做志愿者时在社区执勤魏瑶瑶——这个名字乍听之下,以为是位女生。见了面,原来是个来自陕北榆林的大男孩,一头短发,搭配清...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