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才篇) 农民变身“大专家” 西安市加强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农村报 2020-09-28 01:38 大字

?薛强查看种子田长势情况。

?孙答向(中)与新西兰奶山羊专家合影。

?张希权(左一)给外商介绍他的花房。

?农技专家为农民讲解猕猴桃种植技巧。

本报记者 张晓强 文/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

返乡务农的硕士研究生薛强、建起“花花世界”的80后小伙张希权、秀岭上的科技“羊倌”孙答向……不久前,来自西安的7位高素质农民被列为陕西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农民变身“大专家”,在西安,一大批扎根于农业农村的“大能人”不仅成为有文化、会技能、懂管理、能致富的高素质农民,成为新时期农业带头人、领跑者,更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

硕士跨界返乡务农

9月25日,走进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仓库内整齐停放着不少拖拉机、大型深松整地机、植保无人机和全自动选种机等专业农机。“如今种地越来越高科技,通过各种农机具,冬小麦的耕、种、收等综合农事全程机械作业,仅需9天左右就能完成。”薛强骄傲地告诉记者。

2012年,薛强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他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回到农村接手他父亲薛拓成立的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不过薛强做的“农民”可不是祖辈那样的庄稼汉,而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2016年,薛强接受初级职业农民培育600学时,2017年~2019年接受西安市中级职业农民培育900多个学时,2019年被评选为陕西省首批50名高素质农民。

薛强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理论优势进行农业种植。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粮食生产即将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大型机械化、规范化生产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既能提高作物产量,也可大大降低农业种植的成本。

几年来,薛强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模式,尝试土地托管业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目前,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资产1000余万元,社员112人,土地托管面积3万余亩,服务覆盖长安等5个县(区)6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涉及6000余户村民。农机耕种收、深松作业面积年均3万余亩,病虫害统防统治年均7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实现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还通过召开土地托管联盟协作培训会等形式,带动周边县(区)发展土地托管5万亩,使1.2万户农民受益。

2019年10月,长丰农机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2019年荣获中国农机行业年度大奖中的合作社农机化杰出服务奖,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社、陕西省百强示范社。

张希权的“花花世界”

秋高气爽,行走在西安白鹿原花里园艺的花卉基地里,各种鲜花争相开放。基地的主人是位80后小伙,他叫张希权,他不仅爱花,还将养花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上学期间学习园艺专业的张希权,毕业后选择在南方花卉市场打工。经过10余年在花卉基地上的打拼学习,让他掌握了过硬的养花技术。“家乡的花卉产业发展缓慢,缺乏技术及标准化管理。我看到了北方花卉市场的商机,决定回乡创业,将南方花卉种植的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带领乡亲发展花卉产业。”张希权感慨道。

回到家乡,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2017年,张希权成立了白鹿原花里园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线上销售花卉苗、线下观光体验及销售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客户,业余时间还给花友们指导怎么养花和普及花卉养护管理的技巧。

“2017年我参加灞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了飞快提升。”张希权说。经过几年的创业,现如今张希权的白鹿原花里园艺基地拥有多肉植物、蝴蝶兰、绿萝等10余个花卉品种,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年收入达100万元。

科技“羊倌”孙答向

蓝田县美丽秀岭腹地的陕西省鑫龙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干饲草棚、饲料加工库棚、青贮窖、挤奶厅等现代化功能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让人不禁为这个业态完整,聚合全产业链的现代农林科技公司惊叹。

西安鑫龙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高级职业农民孙答向介绍,近年来,公司累计投资6800万元,流转土地4530亩,建成优质牧草基地3500亩、有机核桃种植区400亩,草场轮牧区300亩,奶山羊良种场占地180亩;建成圈容1万只奶山羊的标准化羊舍21栋2.6万平方米……

2009年,孙答向为解决500亩标准化核桃园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选择了种养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走上了养羊增收,羊粪肥田的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经过几年实践,这条路越走越宽,2017年西安鑫龙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1026万元,利润296万元。

“除了综合关联种养互助的模式创新外,依靠科技是种植养殖增收的有力法宝。”孙答向说。他与西农大、陕师大长期签订奶山羊产业技术合作协议,聘请曹斌云、张富新等15名国内著名技术专家团队,常年驻场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指导。

在种养协同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孙答向将养殖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实施功能性液态奶产品开发和羊肉、奶制品销售经营。同时,建立运行了互联网+鑫龙门电子商务平台、鑫龙门百度网站、手机App等平台,并创新运用冷链物流配送终端经销模式,三产融合得到优良的市场反响,获得了可喜的效益。

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023名

在西安,像薛强、张希权、孙答向一样通过职业农民培育成为新时期农业带头人、领跑者的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西安市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023名,认定职业农民11824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135人、中级职业农民647人、初级职业农民11042人。

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主任潘峰介绍,近年来,西安市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先后获得了“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户太葡萄之乡”“中国厚皮甜瓜之乡”“中国番茄制种之乡”等称号,“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灞桥樱桃”“蓝田大杏”等14个农产品也获得了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认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贡献。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西安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工作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好培训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仅2020年一年就投入资金1100万元。针对农业农村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聘用多名省内外知名农业专家和农村规划方面的专家人才,担任全市农业农村发展顾问,为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裴靖瑜说。

据悉,西安市将根据《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培养农业农村人才)专项计划(2020~2022年)》,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引进、培养、培训并举的方式,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五大体系(生产、产业、经营、监管、农村建设),优化人才培育机制。2020~2022年每年培训培养农业农村人才1万人。实现西安每个行政村在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新型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都有内行人才。

同时,西安市将加快搭建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招才引智平台,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的平台。依托上合农业组织落户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新校区等机遇,在重大学术领域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先西北、能进入西安农业科技前沿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新闻推荐

找准症结用好政策扶贫扶志送去希望

蓝田自古出名厨,关中方言中的“勺勺客”就是对厨师,尤其是蓝田厨师的称谓。赵西平作为蓝田县曳湖镇下付村远近闻名的“...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