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变”改革成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省委农工办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三变”改革已经上升到中央决策层面,成为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
2015年以来,陕西省各地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出现了不少新亮点,比较突出的是榆阳区的赵家峁村、洋县的草坝村、临渭区的天留村、蓝田县的董岭村和簸箕掌村。这5个村通过“三变”改革,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5个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现代种植养殖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民宿服务业等产业,截至2017年年底,产值收入最高的草坝村,达到了6049万元,最低的赵家峁村也达到了265万元。二是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截至2017年年底,簸箕掌村村集体经济从0增长到370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大”的巨大跨越。最低的草坝村也实现了从负债累累到130万元的显著增长。2017年年底,5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4681万元,村均936.2万元。三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三变”改革前,草坝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200元,2017年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了1.5万元,增长了6倍多。四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变”改革前,这5个村中的赵家峁村、簸箕掌村和董岭村都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其中,赵家峁村有贫困人口148户43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5.7%,“三变”改革后,该村贫困人口减少到6户6人,减幅高达96%和98.6%。簸箕掌村则已经实现了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目标。
同样的村庄同样的人,同样的山水同样的土地,为什么前些年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做到了?多年来富不了的村子现在富了?究其原因,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抓住了长期以来农村经营体制存在的“分”得过分、“统”得不够的问题症结,推动农村改革由过去的裂变转向聚变,解决了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二是通过产权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让各类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让农民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三是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市场契约将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了“耕者有其股”;四是通过把市场机制和资本模式引入农业,壮大了优势产业,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这些变化说明一个事实:“三变”改革顺应了农村发展的实际,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活力,激起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2017年12月23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以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为契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实施‘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行动,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今年2月2日,胡和平在全省农村工作和脱贫工作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农村‘三变\’改革,推广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改革做法。”省长刘国中在全省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也要求,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模式,启动1735个村的“三变”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已经把“三变”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陕西省“三变”改革的“气候”已经形成。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是有深刻含义的。产业兴则乡村兴,经济强则人气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支撑。“三变”改革的内涵是“股”、关键是“变”、重点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这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产业兴旺”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变”改革既是抓手,也是突破口。“三变”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在省委一号文件中已经作了具体安排,对于破解当前陕西省“三农”瓶颈问题具有“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意义。
(王军 杨月华 于静执笔)
新闻推荐
五保户2万元补助款 被村支书转走 两位五保户老人:不知道钱被转走 村支书:给他们建房付了工程款 镇民政站:那是生活补助
3月27日,蓝田县华胥镇寇家岭村,对卡内补助款被村支书转走一事,两位老人均称不知情华商报记者黄利健摄华商报讯(记者杨德合摄影黄利健)五保户银行卡内的补助款被村支书转走,五保户本人称并不知情,到底是...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