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水青山入画来 ——看大西安生态高颜值

西安晚报 2017-10-23 06:21 大字

灞渭桥车游湿地公园栖息着上千种鸟类首席记者 王健 摄秦岭北麓风光秀美记者 窦翊明 摄蓝田县乡村小河流治理效果显著记者 谢伟 摄美丽的浐灞湿地公园记者 张宇明 摄志愿者自发进秦岭捡拾垃圾首席记者 王健 摄市民植树为城市增绿首席记者 王健 摄渣土车进入现场施工,开启喷雾机防止尘土飞扬。记者 翟小雪 摄“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主题展览记者 窦翊明 摄具有千年历史的昆明池逐步恢复往日风貌,成为西安生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记者 谢伟 摄

大街小巷满眼绿色和花海,家门口的公园湿地数量不断增多,河长制全面推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路的指引下,西安坚持铁腕治霾,成为越来越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正惠及到更多老百姓。

9月28日,随着占地700多亩的昆明池·七夕公园开园,具有千年历史的昆明池逐步恢复往日风貌,成为西安生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三十多种候鸟,飞过千山万水来到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栖息,把这里当成惬意过冬的天堂……

一早,家住斗门的李小倩就带着小儿子来到昆明池散步,想用照片留住孩子的每一个瞬间,可小家伙在穿湖而过的木栈道上奔跑了起来,“人在画中”的意境呈现眼前,作为一名西安市民,李小倩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生态的变化。

“看着一池水碧波荡漾,心情格外好。”李小倩告诉记者,这里以前荒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风景这么美丽,变化特别大。

逐水而居,方解水之韵;因水而兴,更知水之贵。今年以来,西安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当务之急。今年1月全面启动了河长制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了市区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并实现市内所有河流河长制全覆盖。如今,站在蓝田县环山路河长制治理完成的河流峪口,小桥、流水、绿植随处可见,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处一景,美不胜收。

从古至今,秦岭既是我国的地理标识,又是精神标识。为此,西安市一直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求,为保护秦岭北麓生态与生态功能做着各种努力,通过立法保护、违法建设整治、浅山坡复绿、环山路点亮、四级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保护秦岭北麓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绕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增绿”,提升改造东、西绕城高速段林带,为古城戴上一条周长88公里的巨型“绿色项链”,并抢抓春季种树的好时节,在城市道路两侧积极开展了增绿行动。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城区栽植乔木29万余株,花灌木114.4万平方米,整理绿化用地209.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用地113.97万平方米,建成33个绿地小广场。

2017年,铁腕治霾依旧是西安的头号民生工程。今年初,西安市政府印发了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办法),通过“减煤”“控车”“抑尘”等措施,摒除百姓的“心肺之患”。

拆除建成区外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76台、淘汰黄标车14849辆、1618个建设工地均实施了红、黄、绿挂牌,西安市正在抓紧大唐灞桥热电厂、西郊电厂、国维淀粉厂燃煤火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西安用一个个减排数字诠释着铁腕治霾的努力与决心,让西安成为越来越宜居的城市。

记者高乐实习生赵亚玲

新闻推荐

“一人一户、一户一策”帮扶贫 西安国际港务区推动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西安国际港务区牢牢把握区内整体脱贫与灞源驻村联户一体化,挂图作战与冲锋陷阵常态化,坚持统筹兼顾、和衷共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民生、突出产业,多措并举、扶智扶志,形成了举全区之力抓脱贫...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