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长安溯源
□朱文杰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故人们常在此日祭祖、倡导敬老。
有专家考证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重阳日携家人登高躲灾避祸”的记载。而事实上,《长安志》中有汉代京城长安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另外,汉代刘歆《西京杂记》中有“汉高祖刘邦……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九月九日佩荣英,食饵(即重阳糕),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的记载;而且,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曰:“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而“汉武赐萸囊”即指西汉武帝时就有“赐萸囊(把茱萸装袋子称“萸囊”,以便佩带)”的风俗。由此判断,重阳节源于西汉长安,似乎更具说服力。毕竟,吴均所在的南朝比西汉晚了数百年。
唐代长安还盛行在重阳节这天,登大雁塔远眺终南山和观望长安皇城,并沿袭成风。远眺终南山,对应的是“寿比南山”。除了大雁塔,长安城南的白鹿原、少陵原、乐游原、神禾原,也是人们竞相登高之处。
唐代诗人杜甫在《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中写道:“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蓝水”“玉山”皆为唐长安东南边蓝田县的景致。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当时的他大概正在京城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热衷仕途的年轻学子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在陕西长安、渭南合阳及华县,九九重阳节有蒸面花——九座糕的习俗;在陕北吴堡、横山,重阳节有蒸枣糕馈赠亲友的习俗。此糕由软米、红枣制作而成。这个季节,谷物收割,红枣上棚,于是人们多食之,以贺丰收;在陕西西乡县,每逢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据说此日,妇女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陕西民间在重阳节给老人祝寿时,要在窗户上剪贴纸窗花以示庆贺。这些剪纸的图案有《猫蝶图》,因为猫蝶与耄耋同音(耄耋指八九十岁的高寿老人);而猫蝶与牡丹组合的图案,则寓意长寿富贵;此外,还有寿桃、灵芝、仙鹤、白鹿、灵龟、松柏、茱萸、菊花、万年青、三羊开泰等蕴含长寿、吉祥、富贵的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得以巧妙结合,使之成为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新闻推荐
日前,蓝田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按照该院党组的安排,对照年初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结合开展的“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推进年”活动,查漏补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针对上半年案源偏...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