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

陕西日报 2017-07-18 07:24 大字

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二仙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魏海平正与贫困户和村民查看蜜蜂的生长情况。

魏海平帮村民干农活。

听力残疾贫困户程丙南热情地拉着魏海平的手去家中坐。

魏海平给村里行动不便的村民试拐杖。

D 级危房贫困户马润利新居落成,第一书记樊锋昭和联络员刘树立给马润利的妻子在新居门前留影、留档。

西安高新区驻蓝田县辋川镇印沟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樊锋昭,驻村干部皮小虎翻越赤盘岭,看望贫困户并把包户干部送来的新被子给贫困户、五保户杨胡姓铺到炕上。

对驻村干部来说,边吃早餐边工作已成常态。

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题成了驻村扶贫干部心头最要紧的事。

本报记者 袁景智 通讯员 晓武 摄影报道

7月7日,骄阳似火,西安高新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魏海平迈着患有关节炎的双腿,前往两公里外的贫困户孙改良家,查看赠送小猪喂养生长的情况和搬迁新居修建进度。

今年6月1日,魏海平告别家人,背着行囊走进秦岭深处的蓝田县辋川镇二仙桥村。从第一天起,他与联络员解峰、村干部一起爬坡下沟,了解村情民情,按照规定对居住或者外出打工的村民严格筛选,最终确认贫困户数。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有的居住在山沟深处,虽然村道硬化了路面,但部分坡度仍不下30多度,走起路来非常吃力,弯腰走路已成为驻村干部生活常态。

短短30多天,魏海平跑遍104户、372名村民家中,有的不下10次,累计300多公里。268.4亩耕地、12777.4亩林地、6家贫困户12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短短一个多月,他们为村民新建公厕、文化墙、移民点安全护栏,给村委会新添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给高龄老人、行动不便村民购买拐杖、轮椅。他们为村民制定详尽的脱贫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栽种猪苓、白皮松,成立秦仙经济合作社,发展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短时间里为每个贫困户家庭购买中华蜂10箱养殖、使6家贫困户以帮扶入股分红。

说起下半年的计划,魏海平等驻村扶贫干部信心满满,他们准备为二仙桥村建设一座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所、新修一条300米的路,硬化村道500米,修建该村三组的河渠。

与此同时,从二仙桥村向北翻一座大山,就是地处波涛林海中的印沟村村委会,来自高新区干部、印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樊锋昭正向专程前来看望的同事介绍印沟村基本情况和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自今年6月1日,走马上任的樊锋昭、刘树立和镇上包村干部皮小虎连续多日顾不得休息,一道入户调查民情,及时摸清村中的基本情况,精准识别筛选出7家贫困户,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协调督查帮扶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帮扶工作。他们及时为村委会添置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安装了网络,提升了村委会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众筹爱心善款,近期拟帮助20多户村民解决吃水难问题;不断完善提升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向村民宣传各级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知晓率。

今年下半年,他们准备邀请木耳养殖专家授课,现场技术指导,并提供优质木耳菌种,发展种植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并根据印沟村现有的蓝田县兴发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资质,倡导以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以土地、现金的形式入股,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并带动全体村民致富。

新闻推荐

治好眼疾,脱贫的动力就足了 ——西安市新城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肖倩“眼睛好了,能看清东西,干个啥事也就方便了!”对贫困户邵养生老人来说,眼睛问题解决了,她们家的生活也就重新走上正轨。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西安市新城区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要求,组织安...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