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勠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六十箱中华蜂送来的脱贫希望

陕西日报 2017-07-14 07:22 大字

本报记者雷魏添

7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侵袭了酷热难耐的古城西安。对于距离西安80多公里外的蓝田县辋川镇二仙桥村秦岭大山中的驻村第一书记魏海平来说,令他焦虑的不是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雨,而是送给贫困户的60箱中华蜂正在路上。从城市到深山,这场大雨正在考验着这个从西安高新区来到二仙桥村仅仅37天的第一书记。

“喂,您好。您是送蜂的呀?好,我们马上就来。”放下电话,魏海平急忙召集村民们冒着大雨和滑坡的危险,将一箱箱中华蜂从村口搬进山里,妥善放好,方才心安。“这些蜂是村里贫困户的希望,急急忙忙赶着让送来就是希望还能赶上今年最后一波收蜂蜜,让他们能够快些见到收益。”

谈起这60箱中华蜂,对二仙桥村的6户贫困户来说,不仅仅是带他们脱离贫困、走上小康之路的希望,更是联结他们与驻村干部和村民们感情的纽带。

魏海平告诉记者,这次送蜂进村,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这就是村民之间最朴素的情谊。

然而,在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村支书刘宝印眼中,这位刚来不久的第一书记带给村民更多的是希望。刘宝印说:“自6月1日魏书记来到村里之后,几天时间就把村上100多户走了个遍。魏书记常说扶贫不能只关注贫困户,也要关注村子里每一位村民的所思所想和现实情况,既要让贫困户脱贫,也不能让其他村民返贫,还要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工作。”

经过深入调研,魏海平发现,由于二仙桥村地处深山,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同时又处在李家河水库水源保护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家畜养殖,而当地优越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养殖中华蜂,且有部分村民少量进行过养殖。为此,魏海平着手组建了“秦仙农业经济合作社”,发展以养殖和种植业为主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同时,为了能够尽快把蜂买回来,让村民们早早见到收益,他又自掏腰包2万元垫付买蜂资金。

刘宝印告诉记者,魏书记那天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下午他爱人就将2万元现金送到村里。看到魏书记一家人为我们村出钱出力,村民们非常感动。和2万元现金一起被送到村里的还有一台轮椅。魏海平说:“村里一户村民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住在山上的危房中。这几天正好村里的移民安置房交房装修,如果把老人一个人放在屋里难免不放心。所以,我索性让媳妇把家里老人的轮椅搬来,他就可以每天推着老母亲到安置房一边干活一边照顾老人了。”

就这样,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驻村干部和相关企业的帮助之下,二仙桥村通上了网络,村委会装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移民安置区内修建了不锈钢安全防护栏和公共厕所,从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到全村的基础设施,全部焕然一新。这些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对此,贫困户孙改良一家感悟颇深。由于哥哥痴呆,妻子聋哑,自己的听力也不是很好,两个孩子还要上学,长久以来孙改良的生活水准每况愈下。在了解到孙改良有过养猪的经验后,帮扶干部马上给他买了3头猪。同时,在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后,村里通过生态帮扶为他和妻子谋得了护林员和信息员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

山路虽险,却不及扶贫之路艰辛。7月7日,雨过天晴,洗去前一天的疲惫,魏海平又上路了,深入山区,去用心了解每一位村民的需要。

魏海平说,在高新区工作久了,一直以来都是在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如今来到二仙桥村,同样也要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心实意地为当地村民做实事。

据悉,魏海平还准备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来对二仙桥的土壤、环境进行化验分析,种植些适合本地生长的经济林木、食用菌和中草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村民”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让二仙桥的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

新闻推荐

西安市碑林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推动党建、法律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阳光讯(沈琳穆永欣记者郭璟霖)近日,碑林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秉宏同志带领区司法局公律科全体干部,区属陕西乐友律师事务所律师、党员同志一同前往蓝田县华胥镇东邓村,积极开展“法律进农村”主题...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