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井上人家 □秦延安

西安晚报 2017-07-02 04:42 大字

老人告诉我:1929年,从入春到立冬,几乎没下过透雨,夏粮绝收,秋粮未能下种,故乡蓝田县新寨村,河、库均旱得见底。我的老爷和老太(即我爷爷的父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五口人,想尽了一切法子找吃的,树皮、草根,只要能下咽的,都被用来充饥。到那一年的冬天,一家人还是饿得皮包骨头。已经三四天水米未进的老爷拉着我爷爷的手说,如果家里有口井就好了,就能像邻家在院里种点瓜果什么的,可以用来填充肚子。那时,全家人一直是靠吃河水生活的。老爷终没能熬过那个冬天,老爷临终前“有一口井就好了”的话,成了一家人的“痛”。

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了。1955年,爷爷决定,在院子里打一口水井,以告别全家人吃河水的历史,并亲自组织父亲和叔父打井。那口井打了一个月,有十多丈深,在打到一个磨盘大的石头跟前停止,一股泉水从石头边与井壁边往外喷涌。为了庆祝打井成功,从不喝酒的爷爷那天喝得大醉。有了这口井,院子里栽满了葡萄、柿子等果树,还有一畦畦蔬菜,让一家人度过了无数个灾年饥月。

1985年,父亲和叔父分家,我们家搬到村头另起院落。房子盖成了,却没有水井。每天吃水要到一里外的王姓家族井中担水吃。那口井建在十多户人家中央的低洼地,没有井盖,也没有护栏,一下大雨,污水就会流入。那井水苦涩、刺鼻得让人难以下咽,特别是在夏季,因为吃水的人多,我们又是外族,所以,母亲每次去担水,总免不了受到责难。受了委屈的母亲回来便抱怨父亲:啥时候,自家也有一口水井呀?

1993年夏天,父亲终于决定在门前打一口井。勘察好地形后,父亲用铁锨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让身材瘦小的小弟按照那个圆一直往下挖。一筐筐的土被挖出来堆在旁边,一眼黑洞在不停地向下延伸。父亲和小弟两个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使劲地向下挖,终于在一个月后,挖出了一股泉眼,半个小时就喷出一米深的水。随后,父亲买来石头、沙子和水泥,请匠人用石头将井口四四方方地砌起来,最后还做了一个井盖,不仅保障了井水干净卫生,而且还美观、坚固。看着新修的井,我们一家人都兴奋得合不拢嘴,再也不用为吃水而看别人脸色了。

1995年,父亲承包了一百亩地种植猕猴桃。这种喜阴怕阳的果树很娇气,最离不开水,隔几天就得浇灌一次。为了确保果树顺利生长,父亲花了二十万元,请县里的打井队,在园子里打了两口井,有二十多丈深。到1997年,辛辛苦苦哺育的果树就要挂果子时,却遭受到了严重的旱灾。这年从开春到入夏,天一直就未下雨,父亲焦虑得直上火。村里的河、库已经见底,井里的水也直线下降,水泵抽不上十多分钟,水就见底了。看着在烈日下打蔫即将渴死的果树,父亲恨不得把自己的口水给果树喂下。不甘心的父亲到五里外的航天所去商谈,想利用这家单位的水。与人家谈妥后,为了保证这昂贵的救命水尽可能地流入到自己的果园,父亲指挥着母亲、弟弟还有妹妹一直坚守在河边,当时还与村人发生了吵闹,差点打起来,父亲心神憔悴。整个旱情一直持续到十月底,才下起了比油还贵的雨。果园里的树终于得救了,可是父亲却累倒了……父亲临终时对我说,仅有井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的。

父亲去世后,果园也被抵债转卖了。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水利工作,为解决更多人的用水问题而努力工作着。

新闻推荐

热烈祝贺陕西户县农村商业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蓝田农村商业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周至农村商业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大吉

户县农商行陕西户县农村商业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户县农商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原西安市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由秦农银行全资控股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商业银行,注册...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