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沙帽沟 明天的希望
地处秦岭腹地的蓝田县葛牌镇沙帽沟村,是一个只有133户,人口只有526人的小山村。村子本来人口就不多,而且居住分散在前后距离有六七里长的大小沙帽沟里,加上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因而村子里平时便显得有些冷清,唯有沙帽沟村村委会所在地,每日却都很是繁忙和热闹。
村委会热闹而繁忙,那是因为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除深入村上各户认真调研,上门走访,精准识别,面对面落实脱贫帮扶举措外,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在这里开会,总结工作,部署行动,核对情况,而且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的三名队员们也都驻在这里。
村委会热闹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还是教育部门设在沙帽沟村的一个教学点,村上一至三年级的学龄儿童便在这里就近上学。说是一个教学点,其实只有一名教师和12名学生,一年级7名,二年级4名,三年级1名。唯一的一名教师名叫郑志学,今年已经59岁了。
在和我日常的闲聊中,郑志学总爱开玩笑地说:“我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是体育教师,还是美术教师……我是教师,也是教育点点长,还是孩子们的保姆和教学点保洁员。”郑老师虽是开玩笑着说,说的却也是实情。孩子们是8点来上课,但每天早上6点多,郑老师就起床到教学点,先是打扫教学点及周边的卫生,再又是煮鸡蛋,又是热牛奶地为孩子们准备着放心早餐。
由于该教学点只有郑志学一名教师,所以采取的是复式教学方式,即一至三年级的12名学生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语文课就都上语文课,上数学课则都上数学课……为一个年级讲课时,其他两个年级要么做作业要么复习。我旁听过几次郑老师给三个年级一起上课,尽管是混教,但我感到很有复式教学经验的郑老师能够衔接自如,井井有条。
据了解,郑志学老师的教学生涯已经有40多个年头,其间都是在葛牌各山村打转转,仅在沙帽沟这个教学点一干就是30个年头了。其间,郑老师也有多次机会去县上,去镇中心校任教,但郑老师却要么架不住家长们的联名挽留,要么舍不得孩子们眼巴巴期望他不要走的眼神,便一直留了下来。
说到教学点和郑老师的作用,沙帽沟村的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唐力是沙帽沟村三年级学生,其父在外打工,其母不知去向,日常他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唐力的奶奶曾对我说,若没这教学点,若没郑老师,孙子很可能会面临辍学。
“郑老师既为孩子们教知识,而且还像慈祥的爷爷一般关心,爱护孩子。”几十年来,郑老师从没耽误过孩子们一节课,遇到请假的孩子,他总是开小灶给及时补课。“有了家门口的教学点和兢兢业业的郑老师,各家孩子上学,照顾老人,开办农家乐三不误,郑老师也为咱解除后顾之忧,脱贫致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几位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都从不同角度夸着郑老师。
在沙帽沟村调研采访精准脱贫中,郑老师和我谈起山区脱贫致富的话题时常说:“通过教学教育,提升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少儿时期所学知识所受教育更为重要。”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深深感到,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到沙帽沟村的脱贫攻坚中,但他却以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山区教育的默默坚守,为沙帽沟村长远长效脱贫致富贡献着力量。记者 肖持纲
新闻推荐
“‘店小二\’作风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屏幕上的这张照片是哪个村?这户群众叫什么名字?”……今年1月,作为西安“民情大数据地图”的试点地区,蓝田县进行首次“民情地图大比武”。今年1月24...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