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区让孩子在家门口享优质教育

西安日报 2017-02-14 00:00 大字

从2011年开始,西安市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成为西安市亮点工程之一。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扩大,让孩子不用择校,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教育。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颖科说:“大学区内学校实施管理策略、共享设施、教师调配、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教研活动、组织备课、质量监测、评价激励的‘九统一\’机制,以强校带弱校,让弱校在交流中提升,逐步改善优质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减少学生择校现象。”

作为学区长学校,大雁塔小学与瓦胡同小学、曲江池小学组成了紧凑型大学区,学生在这两所学校也能听到大雁塔小学老师的课程。“在与大雁塔小学教师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如何提升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曲江池小学语文教师崔荣荣说。

2016年,西安市推进紧凑型大学区建设工作,通过建立“一长多校”良性机制,实施“精准”帮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紧凑型大学区17个。同时,西安市还在城乡学校间组建了55个跨行政区域大学区,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快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蓝田县安村镇白村初中,与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二学校组成“跨行政区域大学区”。蓝田县安村镇白村初中校长王炼说,这并非简单的交流帮扶,而是基于“学区化办学”模式的深度融合。高新第二学校校长高杨杰告诉记者,两校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已全面展开,高新二校独创的知行拓展课程已被白村初中借鉴推广。白村初中语文教师李莹拜高新二校省级教学能手党金红为师,她说:“党老师每学期至少听我两节课,进行指导和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实施大学区制度改革以来,西安的中小学有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日益扩大,广大师生逐步实现了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

2014年以来,西安市持续加大大学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鼓励校长、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采取赴农村支教、跟岗学习、管理干部互派、大学区教师交流等方式,大力推行一次一学年以上交流轮岗,年度交流教师校长6010名,专任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5%。

同时,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激励机制。大学区内交流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80元,跨区域交流每人每月360元。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高陵区加快实施“区管校聘”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不断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进行改革,延长交流时限,规定了一次性2学年的交流占20%,一次性3学年的交流占10%。扩大交流范围,将民办学校、事业办学纳入交流范围,积极实施跨行政区域大学区交流。

新闻推荐

省政府表彰10个县城建设先进县(区) 给予每县(区)500万元奖励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对“年度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每县万元奖励。受表彰的个县(区)包括蓝田县、凤县、长武县、澄城县、延安市安塞区(原安塞县)、富县、神木县、宁...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