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田县用生态支撑全域旅游旅游助推县域经济 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西安日报 2016-12-20 00:00 大字

■记者 庞乐

蓝田县是著名的“美玉之乡”“厨师之乡”“陕菜之乡”,也是西安市A级景区最多的区县。在“摘帽”省级贫困县后,蓝田县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大优势和永续根基,把旅游作为突破方向和最佳路径,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初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

践行全域旅游理念

作为西安重要的水源地、生态屏障区和产业发展板块,蓝田人文历史悠久、生态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发达,已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具有发展旅游的绝佳条件。

结合西安对蓝田“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组团”功能定位,蓝田县坚持生态为本,旅游引领,从实施免费破题。今年“五一”开始,蓝田县在陕西省率先免费开放所有县管景区,用万元左右的门票年收入换来了多亿元的旅游综合年收入;打造“星期天到蓝田”品牌,营建“乡村让蓝田更美好”氛围,迅速聚集了人气商机、拉动了消费增长。

同时,蓝田县投入万元完善公共配套。建成5个景区停车场、4个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座旅游公厕,购置旅游服务车辆,增设旅游指示牌余个。同时投资4.2亿元启动白鹿原旅游专线、蓝柞路等5条道路建设,提升服务设施和承载能力,同步规划建设县级体育馆、博物馆、规划馆、影剧院和档案馆,丰富和提升蓝田旅游品质。

截至今年月底,蓝田县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旅游带动农村群众就业2.2万人,其中低收入户余户。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元,其中旅游带动增收元。

激活全域旅游资源

在大众休闲时代,实施全域旅游必须扬长补短、完善要素、彰显特色。蓝田县着力塑造生态、文化、慢城、融合四个品牌。

建设灞河生态产业带,做足做活“大水大绿大湿地”文章,建成秦岭绿色景观示范长廊,让游客“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把人文特质作为彰显蓝田旅游魅力的核心要素,挖掘和弘扬史前文化、美玉文化、饮食文化、白鹿原文化、红色文化、乡约文化等特色文化,建成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规划建设白鹿原四季花谷项目;启动王维辋川山水文化园、华胥文化产业园一期(华胥部落)建设,让游客“既有说头、更有看头”。

把打造“慢城”作为全域旅游的方向,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基层乡村整治提升,开展“四季蓝田”系列活动,倡导“小微旅游”,构筑“移步换景、处处见景”,让游客“放慢脚步、不想离开”。

把推进融合作为全域旅游的关键抓手,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和家庭农场,建设“十里稻乡”“千亩荷塘”垂钓长廊,改造提升经营户家,全县休闲垂钓园达到余家,让游客“来有所值、离有消费”。

推进全域旅游共享

全域旅游基础在全县动员、全民参与,核心在壮大产业、富民增收。蓝田县先后招聘讲解员、志愿者余人,举办旅游专题培训班期、培训从业人员人次。景区周边群众主动支持项目建设、服务八方游客。

全域旅游也激活了乡村、富裕了百姓、回馈了企业和投资者,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发展旅游、改善环境带来的实惠,“不再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全域旅游更带来新的商机。蓝田县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拿出万元设立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以奖代补等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出台《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农家乐管理办法》,对三星以上的农家乐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元奖励,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全域旅游的积极性。

相关人士在谈到蓝田县实施全域旅游的经验时说:好环境就是金饭碗,保护好绿水青山始终是科学发展之根;只有把富民始终摆在首位,才能得到群众的最大认可和支持;改革“门票经济”、实行“开闸放水”,是适应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有益尝试;文化是旅游的命脉,只有立足实际做好文化文章,才能增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蓝田,已通过经营“绿水青山”资源,成功实现与西安多万人口旅游休闲需求的无缝对接,蓝田也成为西安人近郊旅游首选的“后花园”。

新闻推荐

实干谋跨越争先创一流 蓝田县迅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检查工作时讲话精神

月日晚,蓝田县连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迅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检查工作时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要求将讲话精神,迅速整理,下发全县,与“两学一做”“追赶超越”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勤学...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