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母送孩子进“学校”戒网瘾 社科专家为小网虫“疗伤”

三秦都市报 2016-11-04 00:00 大字

????通过运动帮助青少年戒掉网瘾????本报记者陈飞波摄

12岁的小雅(化名)初一上了一天半,拿着300元准备“闯社会”,被妈妈揪回来送进了“戒网瘾学校”;13岁的小兵(化名)将爸爸赶出家门长达7个月不敢回家,今年9月份在初二上了两天课便辍学,被父母送进“戒网瘾学校”……昨日,省社科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专家听完40多名“小网虫”们的经历后,根据每个孩子的际遇展开了针对性引导。

昨天上午,记者沿着环山公路来到蓝田县大寨镇东边一所“戒网瘾学校”时,40多名十多岁的男生和1名女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难以掩饰孩子们的天性和童真,仅从每个人的言行,很难将他们和“问题少年”画上等号。该校王校长说,这些孩子当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0岁,来这里“戒除网瘾”时间最长的达8个月,最短的仅一个月。

家在渭南市区的小兵今年13岁,他说:“我爸不会教育娃,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小时候一看见他心里就发毛。我本来学习挺好的,可他经常打击我。到了小学6年级时,我因为得了肺炎,住了一个多月医院把课程给落下了,回到学校后感觉非常吃力,加上我爸那脾气,我突然就不想上学了。有时在家里上网,有时跑到网吧去玩,我爸打我,我也开始反抗了。”

小兵苦笑了一下接着说,“去年冬天和我闹翻以后,我把他赶出了家门,他后来回来过,我一看见他,就和他拼命,他整整7个月没敢回家。今年升到初二以后,我上了两天学就不想上了,后来就被送到这里来了。不过这里挺好的,我不去找经常和我一块玩的朋友,他们也找不到我。这里的老师会和人沟通,把我和我爸的问题都分析了一下,我细细想了一下,我爸虽然有错,可我的做法也不对,主要是我俩没有沟通好,都应该反思自己。国庆节的时候,他过来看我,我和我爸都哭了,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矛盾基本上就化解了。”

站在一旁观察着每个孩子言行的省社科院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方海用说,“我和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详细的交谈,来这里以前,每个人都把父母折磨得够呛,他们的行为差点毁了自己,也毁了一个家庭。他们都处于青春期,在非正常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刺激下,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逆反心理,通过网络寻找虚拟的‘温暖\’和心理平衡,逐渐变成了‘网虫\’。但各自的际遇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本报记者李永利

新闻推荐

新城检察院

到帮扶村扶贫慰问本报讯(张会)近日,新城区政法委书记陈世祥带队到结对帮扶的蓝田县灞源镇贺凹村开展扶贫慰问。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检察长王君,党组成员、政工科长王皓江等同行。活动...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