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的蓝田答卷 ——蓝田县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贫困户发展经济林果
黄红莉 张军波 李宗仁
人们瞩目扶贫攻坚之中的蓝田。人们瞩目走向小康路上的蓝田。初到蓝田,我们惊讶于玉山蓝水跨越发展的气象如此活跃精彩,生机勃发。
一片期许:2012年以来,省委书记赵正永先后三次,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先后八次到蓝田调研扶贫工作,要求蓝田县依托省市共建大西安,建设好西安东南部,全面消除贫困。西安市长董军联系蓝田县普化镇下杨寨村,先后八次深入蓝田指导工作。蓝田扶贫开发领导关注、责任重大。
一串数字:2012年,按照2500元的省级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5.09万户19.3万人,贫困人口占到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市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强。2014年,根据建档立卡方案重新摸底后,全县在册贫困人口3.12万户11.95万人,贫困发生率18.4%。蓝田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一组镜头:20万亩核桃、9万亩白皮松翠绿了山坡、富裕了百姓。4457户移民新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2200公里通村道路蜿蜒到村。87个单位4069名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群众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脱贫7.6万人,消除绝对贫困1.88万人。蓝田扶贫开发精准发力、成效初现。
在外人眼里,蓝田扶贫攻坚故事精彩,而在蓝田人看来,这“精彩的故事”始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鞭策鼓励。2012年10月,省委书记赵正永到蓝田县小寨镇调研时提出“蓝田距离西安很近,为什么还这么贫困?”;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要求,蓝田扶贫开发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列。面对这一命题,蓝田县委、县政府既深受鼓舞、更感到了压力期许。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真抓实干,强力攻坚,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向全县65万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各界的眼光聚焦在蓝田、群众的期许萦绕在蓝田。
“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
统一思想认识,凝心聚力强力攻坚 扶贫开发成为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辖22个镇,519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7.8万。
“八分山岭两分川原”是蓝田地域的真实写照,由于地域条件制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以农为主,广种薄收,蓝田既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也是个贫困县。蓝田在198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0年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2001年被核定为省定贫困县,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秦岭北麓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艰辛折射求索历程。蓝田长期较为贫困,历经多年扶贫。2012年,当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时,当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将工作重心向扶贫开发倾斜时,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思想产生了波动,认为脱贫难度大,缺乏信心;认为抓扶贫开发短期难以出政绩,积极性不高。集众智才能谱新篇。面对这些认识误区,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科学发展、扶贫开发的重要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扶贫开发是最大政治任务,群众脱贫是最大实绩的共识。
发展的垂青,在于蓝田就其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做出的科学抉择,务实调整。2013年、2014年,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成为县全委会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内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围绕扶贫攻坚全面铺开。一打美好的纲领,不如一次实际的行动。蓝田县紧密对接省市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文件政策,制定出台了《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施意见》、《扶贫开发考核办法》等15个指导性文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扶贫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席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坚持做到工作结合扶贫、逢会必讲扶贫、下乡必看扶贫、定期检查扶贫。
“变山变水先变人”
思想扶贫先行,激励群众自力奋斗 致富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历经曲折,一条思想扶贫的路径在蓝田各级扶贫组织者的心中逐渐明晰:扶贫须先扶智,扶贫归根结底要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在活力。编印《扶贫政策读本》和宣传册页,组建扶贫政策宣讲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贫困村开展宣讲,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各镇、村还采取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外出观摩学习、组织专家现场示范指导等形式,激发基层群众的脱贫致富主体意识,引导贫困群众增强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
“我们不回避各级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责任,但我们更加注重引导贫困群众正确处理争取外部支持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艰苦奋斗,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蓝田县人如是说。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网络和农家书屋全覆盖,普及和大力宣传现代生活知识。随着中国梦、陕西梦的深入人心,烘焙出贫困群众的创业致富大梦,群众盼富、致富的心愿更加强烈。
“集中啃下硬骨头”
抓重点攻难点,重点贫困村典型示范 引领扶贫攻坚整体推进提升
蓝田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如何推进扶贫开发!蓝田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分析贫困村、贫困群众现状的基础上,坚定实施了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整体提升的扶贫工作基本思路。
面对全县163个低收入村,50897户贫困人口,抓重点、攻难点,从“基础条件最差、贫困人口最多、收入水平最低”的村抓起,从1.88万绝对贫困人口帮起。2012年7月、8月,利用两个月时间,县扶贫办和各镇对全县519个行政村一律起底调查,特别是对在册的“小康村”、“贫困村”进行全面核实,逐村实地查看、逐村分析研判,最终筛选确定了30个县级重点贫困村,实施集中攻坚。
重点贫困村,是蓝田扶贫攻坚的缩影,步履坚实,成效斐然。30个重点贫困村,县级领导每人包扶1个,87个县级部门、587名科级干部进村结对帮扶,4069名机关干部帮扶1.88万绝对贫困人口。制定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层层立下军令状,帮扶必须有实效,不脱贫不脱钩。
“基础设施必须完善、主导产业必须形成、贫困群众必须增收、整体面貌必须改观,”集中攻坚的鼓点,越敲越密、越擂越响。县委组织部帮扶灞源镇杨家堡村新修通水泥路7公里,消除了本村没有水泥硬化道路的历史。县政府办、人社局帮扶金山镇柴家村栽植核桃1000多亩,修缮民居50户。县财政局帮扶小寨镇张山村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健身广场,群众休闲有了好去处。经过两年努力,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蓝田扶贫攻坚撑起一季晴春。
在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移民搬迁等方面涌现出了洩湖镇黑沟村、小寨镇董岭村、厚镇韩坪村等一批典型,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宣传,为全县扶贫工作的整体提升发挥出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5月,西安市“统筹扶贫资源、共建美丽乡村”现场会在蓝田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先后就蓝田扶贫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社会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美好期待 贫困群众生活更加自尊自信
把水浇在树根上,把事办在民心上。可以说,这两年,蓝田县民生领域的普惠力度前所未有,民生改善水平的幅度也是前所未有。“小财政办大民生”。蓝田县将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80%向民生领域倾斜,2013年、2014年累计投入近10亿元,实施十件惠民实事,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铺就浓重的民生底色。在投资3.8亿元建成32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建成公办幼儿园17个。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1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3%以上。财政投入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2.9万至3.9万,1万至1.6万,数字折射着蓝田在册农村低保户数和残疾人办证数的增长,见证了蓝田真正实现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实践。按照保障基本、补上短板、兜住底线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为百姓筑起坚实的幸福底线。
这是一串温暖人心的数字,幸福敲开了百姓的门。减免贫困高中生学杂费,年发放各类教育救助金近千万元,惠及全县8200余名学生。减免“五保户”、低保户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交费830万元,推动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民生答卷暖人心,百姓喜上眉梢。
“搬迁来的幸福生活”
建设美丽乡村,人居改善实现全覆盖 蓝田乡村旧貌换新颜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蓝田县委、县政府的目光。2012年,全县还有1.48万户5.8万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岭山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0%,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安得广厦千万间”。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后,蓝田县把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作为最艰巨的任务,作为拔出贫困户穷根,让贫困不再代代相传的最根本举措。
资金是最大的难题。2012年,省市出台了移民搬迁资金补助政策,蓝田迎来历史性机遇。蓝田县紧密对接省市补助政策,并聚合土地增减挂钩、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采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零散改造”等三种形式,将生存环境艰苦或居住条件差的7006户27733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三年移民搬迁规划。
移民搬迁是惠泽百姓的盛宴。2013年、2014年,两年投资6.8亿元,搬迁4457户17643人,全县22个镇次第端出“拿手好戏”。洩湖镇簸箕掌村,新建301户关中民房特色的移民新居,全村分散居住在老岭地区的群众将实现社区化、集中居住,让其他村的群众羡慕不已。洩湖镇黑沟村总投资1.11亿元,依托移民搬迁项目,规划建设黑沟新型农村社区。小寨镇董岭村搬迁76户300人,建设西河新村等等。目前,全县移民搬迁已经完成投资3.4亿元,房屋主体完工1985户,移民新居成为了蓝田山岭之上、绿树丛中最美的风景。
蓝田县始终把尊重民意作为推动移民搬迁工作的第一原则,是否搬迁问询民意、规划选址听取民意、质量把关来自民意,重点把好项目规划、项目预算、施工队伍选择、工程质量、建材质量、督促检查、验收决算、后续管理“八道”关口。同时,还请贫困群众当“监理”,与工程监理一道,全程管控建设质量,使移民安置点成为百姓心中最稳固的建筑。
让人惊喜的是,蓝田县在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土坯房改造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彻底消除1.2万户土坯房,已经改造5300户。实施贫困户“美居”工程,对房屋内部破旧,但主体尚可,无力修缮的贫困群众,每户帮扶2万元,为其加固房屋、粉刷墙壁、铺设地面、美化庭院。实施特困户安居工程,对1200户极度贫困、没有自筹资金能力的零散户,由政府扶贫资金为其盖两间改善房。“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百姓口中这些最平实的感激,恰是最大肯定。
在移民搬迁的牵引下,农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也同步提上日程。2200公里通村水泥路,516公里村组水泥道路,赫然回环流淌于峰岭之间、沃土之上,滋养着古老而又年轻的蓝田大地。改造中低产田20000亩,实施坡改梯田10000亩。完成56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农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全覆盖,群众在广场休闲娱乐,歌声与笑脸,让山村透着一种和谐、一种幸福。
“百姓富了才算好”
深化产业培育,推进持续增收致富 产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蓝田山多人多地少,人均基本农田仅0.71亩,县域主导产业不够明显,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经济作物面积小。加速发展,冲出“贫困洼地”,产业急需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在加大劳务输出的同时,蓝田县委、县政府把培育致富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多措并举,持之以恒育产业,实现人人有增收技能、户户有增收项目、村村有增收产业,鼓起百姓钱袋子。
总攻产业扶贫,蓝田决心坚定,信心满满,举措很多。实施“科技引领”工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开展科技辅导、品种推广、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等活动,将最前沿的、成熟的实用技术,与贫困村一线实践相结合。组织“农技下乡”,实行农林技术员包镇、包村、包示范户制度,逐村开展免费培训,培育乡村技术“领头雁”,为每个村培养了2名以上的“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让“师傅”留在群众身边。全县每年有近7万人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技术培训。
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帮扶基金,组织成立扶贫互助协会90个,投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60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4亿元。为有意愿发展农家乐的贫困户帮助修建营业用房,资助锅灶、桌椅等设备,要求受资助的贫困户带动特困户脱贫,在每月支付特困户一定生活费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特困户劳动力到农家乐就业上班,同步增收。
把移民搬迁与群众致富相结合,是蓝田的又一特色,洩湖镇黑沟村累计发展核桃4100亩,人均2亩,为群众带来300万元收入。蓝桥镇野竹坪村在实施移民搬迁时,统筹组织贫困群众,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家乐。引导贫困群众抱团闯市场。全县建立产业协会13个、合作社418个。探索推行“股份扶贫”新模式,将对贫困户的帮扶资金以股份的形式投放到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由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牵头经营,贫困户按股分红。同时,一部分贫困户还通过在龙头企业务工获取劳务收入。目前,蓝田县金山镇柴家、灞源镇杨家堡等村已通过这种模式,建立起标准化奶山羊养殖产业。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玉山蓝水大山深处的皱褶里,富裕的种子逐步蓬勃萌发、开花结果。全县163个低收入村,栽植核桃等经济作物1.2万亩,发展药材2300多亩,养鸡2.2万只。全县核桃挂果8.5万亩,年产值1.1亿元,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深秋时节,放眼岭塬,小核桃绿了山坡,富了百姓,甜了心窝。全县白皮松发展到9万亩。规模化养殖小区410个,年出栏肉鸡600万只。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833元,是2011年的1.3倍,年均增长18.4%。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幸福感越来越强。
“乡村里来了一群热心人”
“两联一包”,雪中送炭办好实事 锻炼了干部温暖了民心
2012年10月份,蓝田县各贫困户家中都来了一些特殊的“亲戚”,他们“穿百姓鞋、走百姓路”,详细了解贫困户生活困难原因,商讨解困之计,并为他们送去帮扶资金、致富信息,帮助制定脱贫计划。
让生活最困难的家庭得到帮助,让最需要关爱的群体感受到温暖。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领导扶贫、单位扶贫、企业扶贫、家庭扶贫”扶贫开发机制的部署要求,市、县共有8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会企业,到蓝田县136个村开展“两联一包”。“我们将其作为精神激励、观念更新、思路开拓、感情升华的重要机遇,主动全力配合,及时有力跟进,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沟通交流、相互促进。”蓝田人说。
亲民不扰民,帮扶不图回报,真心实意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实事,一张覆盖全部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之网构建形成。西安市政府办公厅作为蓝田“两联一包”牵头部门,定期召开会议,有力协调推进帮扶工作,并协调资金360万元,为所帮扶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发展核桃产业。市工商联组织25家商会为帮扶的37个村投放资金80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5个。市经开区在玉川镇开展帮扶项目25项,资助帮扶资金达340余万元。市外办驻九间房镇魏家沟村帮扶工作队,引导群众投资40多万元,发展冷水养殖产业。国际港务区驻村干部带领群众引菌种、选鸡苗。碑林区在5个帮扶村实施4大类32个帮扶项目,投入资金183.9万元。截至目前,市级42家帮扶部门和25家商会向蓝田贫困村累计实施扶贫项目210个,投入资金2230万元。
春华秋实,扶贫攻坚终得硕果满园。2012年、2013年,蓝田县脱贫7.6万人,消除绝对贫困1.88万人,扶贫工作获得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2014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面对来蓝调研的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蓝田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两年来,西安市、蓝田县扶贫工作思路清晰、力度很大、措施比较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赵书记对西安市、蓝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既有零的突破,也有走在全市前列的惊喜,蓝田扶贫攻坚两年答卷,充满活力又稳健有序,精彩纷呈又富有实效。蓝田人将在省市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下去,在2015年实现全面脱贫,与省市同步够格迈入小康,书写蓝田发展的辉煌篇章。
我们对蓝田一年后的精彩答卷充满期待。
新闻推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古朴生存方式早已不复存在,而“空心村”的大量涌现、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
本报记者李龙飞见习记者杜瑶李录志:白皮松带我发家致富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素以“诗佛”王维著名,他曾经隐居在此处,创作了著名的《辋川图》。10月中旬的关中秋意渐浓,在辋川镇,午后的阳光肆意斜洒在支...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