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彩连浐河 飞虹映灞水

西安日报 2016-05-22 23:52 大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首《断章》,说不尽桥与人、梦与景的虚幻迷离。自古以来,桥既构筑了人们的交通体系,也成为不同区域的文化景观。

浐灞生态区以桥梁为枢纽,在搭建民生交通体系的同时,也构建了浐灞河流两岸优美的景观体系。通过桥梁缩短浐、灞河两岸距离,同时塑造了鲜明的桥梁文化,构成了生态区的独特景象。

科学的城市功能布局中,构建四通八达的道路体系,桥不仅拉进了城市的距离,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品质。浐灞生态区内,横跨灞河的广运潭大桥、有西安市 “地标”建筑之称的灞河2号桥 、美丽蝴蝶型的浐河一号桥、新房浐河友谊桥等众多桥梁,极大地方便了浐灞生态区辖区内的市民出行和入区企业员工上下班,这些桥,不仅是浐灞这座生态新城最为生动的成长记忆,也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长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颜色。

游浐灞体验桥文化

浐灞地区河湖众多,一座座桥梁就好像是丝带一样舞动于浐、灞两条大河之间。无论白天夜晚,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带给市民百姓。浐灞生态区仅西安世博园内就共有大大小小35座美丽精致的桥梁。世博园内与长安塔隔河相望的锦秋桥、桃花潭公园内取意武林绝学“凌波微步”的凌波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曲折蜿蜒的木桥等等,这些桥梁让市民在体验风光旖旎的浐灞生态区时也增添了无限乐趣。

如今,漫步灞河之滨,柳暗花明,芳草如茵,放眼望去,可见十多座大桥横跨灞河之上,犹如道道彩虹扮靓了灞河,让人神采飞扬。桥梁的意义,在浐灞生态区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或是造型优雅成为地标、或是简约质朴方便出行……这些都已成为浐灞生态区及附近居民幸福生活之所在。让幸福流进城市,是浐灞送给西安最好的礼物。 记者 魏亚萍

古代灞桥

纪录沧海桑田的史书

灞河发源于西安市蓝田县灞源乡,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灞桥最早的桥建于春秋秦穆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当时水涨时便连舟撑木作浮桥,水落时就搭建便桥。“秦穆公欲彰霸业,改滋水为霸水。水上有桥,谓之霸桥”。

汉代,在桥梓口村西浐河入灞处的北辰村附近灞河上正式筑建木桥。距古长安城东二十里,汉桥距现在的华清桥西北十余里。上设稽察亭,检查来往行人。

西汉末年,王莽地皇三年二月,(公元前22年)灞桥被躲在桥下的贫民取火避寒所引着,可能是组织不力,没有预案,数千人用水扑火,竟然不能扑灭,大火从桥头东一直烧到桥西,后来“桥尽火灭”。王莽为取意吉祥将复修后的灞桥改名为“长存桥”。但后来长存桥还是因战乱被火烧毁。东汉迁都洛阳,长安失去京都地位,灞桥未得恢复。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王朝虽定都长安,但战争连绵,政权不长,国力不济,都未重建。

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在隋桥南建一桥,地址在今霸陵乡马渡王村附近,在桥头设驿站,曰“滋水驿”。到了睿宗李旦时,又在原桥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时桥圮(pǐ毁坏),韩镇重修”。该桥经至元初又为洪水淤沙淹没。明清时期灞桥几经修葺,后又毁于山洪。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咸宁知县易润芝督工对元灞桥改建。长380米,宽7米,72孔,408根砥柱,每跨6米左右不等。两旁砌石为栏,上雕花果鸟兽。桥下有卧水石龙一条,横在桥的中间,头向上游,尾出下游。桥栏两头有石兽一对。桥的两头建有三开门的古牌楼,斗拱飞檐,金碧辉煌,牌楼外额有楷书3尺直径大的“灞桥”两字;内额有光绪十二年进士宋伯鲁题书的“东接崤函”和“西通关陇”8个楷体字。牌楼楹联“诗思向谁寻?风雪一天驴背上;容貌销欲尽,云山万里马蹄前”为光绪年间陕西巡抚叶伯英书题。桥堍还建有馆舍、碑亭、神祠等建筑物。

此次所修葺的灞桥,直到建国后1957年重修时,仍完好未损,突破了“六十年一成毁”的说法,获得“以人事争”的实证。

现代灞桥

构架四通八达交通网

1957年在原有桥址基础加高装配,仍按原样架设了钢筋混凝土板式重力桥,变为两车并行的大道,拆除了原桥两头的牌楼,并在桥两侧加筑悬空人行道和水泥构件栏杆,增置路灯杆。桥共64孔,全长389米。

2004年汛期被洪水冲毁明清桥护底,桩基损坏,铁路和市政部门非常短视的均提出在老桥原址上重建新的大桥,文物部门坚决反对,认为老桥的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存了清代建桥的技术和遗存,二是保留了历史上的老桥址。表明了从秦汉时期起,灞桥就是在这一方位修建的,这一位置的保留和确定非常重要,对于研究中国桥的历史,桥的文化,以及历史上在这座桥所发生诸多事件都具有重大意义。2004年4月15日,灞河老桥被爆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公路大桥。新桥于2005年7月建成,亦称柳亭路灞河桥。

1935年,在老灞桥北侧200米处修建一座灞河铁路桥,陇海线由此桥通过。原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墩台。1965年11月至1966年3月又修成复线,加高桥台,加固了胸墙,改造成现在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是陇海线复线桥梁。2002年6月9日 ,暴雨及野蛮河道采砂致使陇海线处灞河桥垮塌,陇海线中断运行。经过1个多月的建设,陇海铁路灞河桥于7月18日建成通车。

1967年,在灞桥以东南7里的安家村与田王村相对之间的灞水上修建了一座灞河桥,为板式钢筋水泥桥。为市区通往河南等省的战备用桥,故名“战备桥”。后该桥因洪水冲蚀护底,梁体表层开裂严重而拆除,新桥于2005年11月建成。

新闻推荐

今年西安市实施十项重点工作推进脱贫攻坚 重点扶持218个村9916户群众

本报讯(记者于京玄)2016年,西安市扶贫开发进入巩固提高阶段,西安市将按***、精准脱贫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实施十项重点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提升相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众的发展水平。重点...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