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整治校园暴力,要法律“板子”也要“护身符”

陕西日报 2016-05-09 18:06 大字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秦峰  实习生  沈剑奇  赵霄宇

不堪入耳的谩骂、场面激烈的打斗、见泪见血的撕扯,这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曾被视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断上演的剧情。3月30日,一段视频在网上传开,绥德县城一小区里,十多名疑似未成年人持续殴打一个女孩5分多钟,女孩被连续扇耳光,并被用旱冰鞋踹倒10多次。接二连三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不仅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挑战着每一个人的心理底线。

象牙塔蒙尘,校园暴力屡见不鲜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去年5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陕西接连发生3起校园暴力事件。山阳县某中学高一学生韩某放学后,被7名社会青年打伤,昏迷18天;吴起县一中学生王某因和班里一名女同学发生矛盾,手持铅笔刀将女同学左胳膊及背后2处划伤;蓝田县玉山中学一名初中女生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而被几名同学殴打讹钱。自2011年起,商洛、汉中、宝鸡、延安相继有中小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新闻报道。

校园暴力屡见不鲜,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引发舆论热潮。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不给钱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四川资阳乐至县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

在如此频发的校园暴力案件中,不难发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学生之间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且呈现出低龄化、女性化、信息化的趋势。此外,校园暴力已经不单单是通常印象中的打架斗殴等肢体冲突,还表现为威胁、辱骂、毁坏财物、逼迫其做不情愿的事等软暴力。而随着移动设备和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不少暴力案件中,施暴者都会拍照、录像,并将这些图像视频上传到网络,给受害学生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

校园“戾气”太盛谁之过?

5月3日,记者在西安市太乙路中学对学生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虽然学校也开设有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但是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我们平时也都是闹着玩儿,不是说故意要去欺辱别的同学的。”不少学生表示。学校中常见的一些暴力案件,大家往往都只当是“恶作剧”“闹着玩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已经违法。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的比例高居首位,其次是“钱财纠纷”和“情感纠葛”,分别占17.5%和15%。学生之间引起争执甚至付诸暴力多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此,陕西省关爱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吕明凯分析说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缺失,造成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这就很容易在学生间引发矛盾。”此外,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多流于空泛化、表面化、形式化,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代沟,无法真正触及孩子的心灵。“学校和家庭在关于孩子教育的沟通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和家长缺少沟通,或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合力对学生潜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引导。”

西安市莲湖区关工委心理辅导中心主任雷春霜经常到中学与学生交流,她表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再加上孩子在网络通信发达的今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却缺乏分辨力,容易对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进行模仿。“我们建议各个学校都成立心理咨询室,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他们只需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向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倾诉。”

管教“熊”孩子需法律“板子”

校园暴力发生后,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选择淡化处理,肇事学生轻则被警告、记过,重则开除、转学,即使出现重伤,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也会从轻或减轻处罚。正因犯罪成本低,法律干预机制落后等原因,导致校园暴力愈演愈烈。

今年“两会”期间,校园暴力成为热议话题。“两会”上有代表呼吁制定《反校园暴力法》。陕西至正律师事务所谢亚西律师指出,一些校园暴力案件性质恶劣,但现实中由于受害者一般伤势较轻,施暴者又是未成年人,因此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来处理。对于学生间的暴力、虐待问题,尚无特定法律法规可循,需要完善相关立法。“立法的目的并不一定在于惩罚,更多的是对学生产生一种威慑力,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和教育。”

陕西省社科院政法所副研究员韩伟则认为,另立新法成本太高,关键还是要将已有法律用实用好。“现在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孩子早熟等因素分不开,可以通过《刑法》修正重新界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几个关键年龄来跟上时代的发展。”韩伟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应完善关于学校管理责任的规定,“未成年人心智发展不成熟,要防范校园暴力,还是应该通过法律来加强校方的监管职责。”

今年2月17日,引发舆论哗然的中国留学生在美绑架凌虐同学案尘埃落定,3名主犯被判处6到13年的监禁,刑满后将被驱逐出境。中国家长眼中的“孩子不懂事”,在美国却成了性质恶劣的重罪。学生家长赶赴美国后以传统思维“破财消灾”进行“私了”,反而以行贿罪被抓的“案中案”也引人深思。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校园暴力猖獗,正是经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明确施暴者、学校的责任,严厉惩治校园暴力,成立“联邦预防欺凌委员会”,校园暴力才大大缓解。

为校园暴力画上“休止符”

遇到校园暴力,学生该如何处理,记者在西安市几所中学做了采访,学生大多表示,“找几个好朋友揍对方一顿”“打不过就算了,再别招惹别人”“没遇到过,不知该咋办”,选择告诉老师、家长或者报警的少之又少,认为“这样有些丢人”。

如何应对校园暴力问题,处理过类似事件的西安市阎良区西飞四小教师罗曼建议:“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要惊慌,要保持镇静,学会保护自己,并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切忌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更不能以暴制暴、打击报复,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暴力行为反映出相关人员的角色缺位,如果只是对孩子‘污名化’,会铸成更大的错误。治理‘熊孩子\’,需要严厉惩戒的‘板子’,更需要悉心引导感化。”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指出,家长对学校期待过高,忽视了自身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与学校联动。“学校一般‘唯分数论\’,配备的心理辅导老师也是静态的,作用有限,如果引入作为第三方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跳出当局者的利益圈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效果会更好。”

省关工委对校园暴力极为重视,去年一年,全省各级“五老”报告团成员累计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作法治教育报告1632场;配合教育部门为中小学校选配法治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共1071名,努力通过建设法治校园,还校园一方净土。

其他国家也各有妙招,日本政府成立检查小组防止“校园欺凌”,并为孩子开通24小时对话热线;德国校方会把两次记过后仍再犯的孩子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性管教;韩国教育部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免费的“警卫服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有益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新闻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情系大爱陕西 群星点燃西安之夜

5月29日晚,“关爱留守儿童情系大爱陕西”红星美羚群星演唱会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激情唱响,点燃西安之夜。华语乐坛“不老神话”费翔、“月亮公主”孟庭苇携手十多位著名歌星为古城市民带来一场视听...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