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进村走镇过县撤点并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区显现出来的弊端也不得不正视,如何平衡教学点和中心校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陕西日报 2016-05-09 18:06 大字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贺小巍 实习生 赵青青

   山间的清晨,薄雾轻锁、鸟儿鸣叫。

蓝田县九间房镇山胡村小姑娘胡思琅,早早起来背上书包去山下的峪口村上学。胡思琅今年11岁,是九间房中心校峪口教学点五年级的学生。自从村上的小学撤并以后,她每天要走将近20分钟的山路去上学。因为峪口村教学点没有六年级,这意味着胡思琅今年九月份将要到更远的镇中心校本部去上学。

中心校本部教学和住宿环境都很好,但对于仅仅只有11岁的孩子来说,离开家人的关照去住校,还是一件比较难以接受的事情。

  1  学校和家长也无奈

“撤点并校”指的是自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而蓝田县九间房镇中心校就是这次改革的产物。

蓝田县九间房镇寄宿制中心校,位于镇郊绿树环绕的村子旁边。三层的教学楼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小学宏大,但各种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学生们的食宿都有很好的保障,早餐有蛋奶工程,午餐有国家的补助,教学楼后面也是建设得相当不错的三层宿舍楼。

据中心校校长李向儒介绍,这所学校当年计划招生700多人,但目前只有309名学生。刚开始学生人数挺多,但后来学生数量流失严重,学生越来越少。在走进中心校宿舍楼的时候我们发现,三层的公寓楼只有二楼的几间宿舍住着学生,经过了解,原来总共只有43个寄宿生,大部分宿舍处于闲置状态。因为住宿的学生太少,一个年级的住宿生连一个八人宿舍住不满,所以只能把不同年级的孩子安排在一起。28岁的白治菊老师在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肩负着寄宿学生生活老师的职责。她一天的工作就是早上起床后帮孩子洗漱,然后打扫宿舍卫生,接着给孩子上一整天课,晚自习回到宿舍之后继续帮助孩子洗漱,在确定孩子身体没有不适之后她才去休息,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她和学生同住一层宿舍。

学校的公寓免费住,饭菜只有成本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愿意寄宿呢?

“主要是因为孩子太小,生活没有办法自理,虽然老师很辛苦,但不能保证把每个孩子都照顾好,有些家长实在不放心就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地方去借读,还有些家长选择在校外租房子照顾孩子的生活,现在在学校寄宿的孩子都是家里条件确实不允许走读的。”李向儒介绍说。

九间房全镇101平方公里面积中,几乎全部是山区,学校虽然配备了校车,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因为山地行车,校车要承担更大的安全风险。距离远的家庭既不能每天都接送孩子,又不愿让年幼孩子寄宿在离家很远的学校,一是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二是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很难适应新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只能选择在校外陪护。而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上学的情况也存在。 

 2  “麻雀”小学不能少

虽然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初衷是国家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投资效益和教育,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但是随着实施过程中操作的不当和政策弊端的显现,群众要求恢复教学点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地方也在做着积极的尝试,在九间房镇近两年已经有两所教学点得到恢复。

走进公王村小学的大门,院子上长长的几条白线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有两个孩子正在白线上玩耍,旁边立着一块色彩斑斓的板子,上面写着:激情绽放、快乐无限——公王小学运动会,原来下午是他们的运动会。不大的二层教学楼立在一边,对面的空场地上几个简单的运动设施,两边各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柳叶垂下来操场上多了很多阴凉地,学校虽然不大,但排列得紧凑有致。这些校舍是教学点恢复后在村委会的积极争取下新建的校舍。

公王村教学点以前有300多名学生,撤点并校政策后四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去了镇上的中心校,只剩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也越来越少,原因是学校孩子少了太多,学校一下子变得不完整起来,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继续在这里上学,将孩子带了出去,另一方面是之前的校舍比较破旧,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流失,因此有些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直到被彻底撤并。但是撤并后人们感觉到了不便,一是一些出门打工的家长虽然将孩子带出去了,但是由于工作的不稳定,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农村。二是教学点撤得越来越多,有些孩子上学的地方越来越远,所以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公王村教学点一年之后得到了恢复,其中除了群众的呼声外,更主要的是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村领导班子为了恢复这所学校做了不少努力。

公王村村主任王建峰向我们讲述了教学点恢复过程中的艰辛。为了恢复教学点,校长说“不知道往县上跑了多少回”,和县上各个相关机构沟通,终于同意恢复的批示下来了,但是,教学设施太简陋谁愿意来这里上学,所以为了学校的启动,借外债也要把学校整修好,村上的领导班子甚至因此自己欠下了外债。接下来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没有学生。然而他们不怕麻烦,村里村外挨家挨户给家长做工作招孩子,别人不放心村干部就说你可以先来我们村看看,并且提供各种福利鼓励孩子来自己村上上学,现在已经有四个村的孩子在这里上学了。

学校恢复起来后,效果竟然非常好,学校虽然只有三名老师,但是一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的特别快,在全镇的中心校内能拿到年级第一的好成绩。群众对老师也很认可,甚至有家长经常跑来帮老师扫地以示感谢。村主任表示,学校的这三个老师也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交谈中,校长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这三个老师确实下了苦功夫”。

对于这个只有13个学生的小学,在上学期结束时不仅为孩子举行了颁奖典礼,村干部们特意来到学校给这些孩子颁奖,并发放了奖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他们也要尽心尽责。

虽然目前学校人数还是比较少,但是校长表示,本村和附近村民有不少表示准备让孩子来这个教学点上学,群众也有恢复四五年级的愿望。在公王村的影响下,邻村漫道村也已经着手开始恢复教学点的工作。中心校校长李向儒表示,只要孩子们上学方便,我们对有条件的村子恢复教学点乐见其成。

3  把好的教育留在家门口

撤点并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显现的弊端也不得不正视。

如何平衡教学点和中心校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蓝田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任洪涛介绍说:“当年在撤点并校的时候,考虑到我们县大部分处于山区的特殊情况,对一些教学点进行了保留,这些年来,根据下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点不仅没有撤并,而且还进行了加强,比如本来只是一到三年级,但如有到中心校上学确有困难,可以保留四到五年级,另外在师资配备和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不断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倾斜,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方便群众,方便学生,把好的教育真正留在家门口。”

蓝田县教育局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取暖生活设施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建设等项目,也在努力改善县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在师资配备上,由中心学校统筹教学点课程和教师安排,保障教学点教学质量。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同时落实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贴,从每月100元到1000元等8个标准,支持、鼓励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教学点任教。

对于那些本村没有学校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就近的教学点上学比去更远的中心校上学近了很多,但仍然有许多不便。在公王村学校中给学生送午饭的一位孩子的奶奶说,加上早晚接送孩子,她每天要来回六趟,因为自己上了年纪,也不会骑自行车和电动车,所以单程步行也要20分钟。而这种情况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和老人来说这是常态。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特别是像九间房这种山区小学来说,有让更多的孩子能就近上学的教学点更加重要。虽然有些村的教学点撤并到就近的教学点上学,但是山区大多居住分散,就算是相邻的村子来回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山路崎岖,很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对于留下来的老人来说每天早晚接送很不方便。另外,有些家长在农活或者家里有事的时候就不会接送孩子,所以,孩子的安全问题很是让人担忧。所以,教学点应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这不仅是保障他们人身安全的需要,也有利于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新闻推荐

陕西省首家影视城白鹿原影视城7月免费开园

本报讯(记者李卫)陕西首家影视城——白鹿原影视城将于7月免费开园,这将填补陕西省没有影视城的空白。白鹿原影视城位于蓝田县前卫镇,占地1050亩,是以陈忠实小说《白鹿原》和同名电影为文化载体,由陕旅...

蓝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蓝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