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影像蓝田山村豆腐“闯”市场
上村自磨浆水豆腐远近闻名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摄
蓝田县灞源镇上村位于秦岭北麓的灞河发源地,这里水质清澈甘甜,做成的自磨浆水豆腐远近闻名。
自从G40沪陕高速公路陕西段通车之后,距离西安市区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灞源镇,成为西安市民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大批城里人的涌入,使豆腐销量大增。
高速公路富了“豆腐村”
灞源镇上村共有163户人家,大部分人家都会做自磨浆水豆腐,老一辈村民挑着担子到山外的蓝田县城卖豆腐,徒步往返需要2天时间,挑出去的是豆腐,挑回家的是黄豆以及少量现金。上村的浆水豆腐还是延续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不称重只按块卖。
高速公路通车之后的2013年“五一”小长假,灞源镇便被从西安来的小汽车挤得水泄不通,随之而来的城里人将摆在架子车上的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一扫而光。村民老吴说,前来买豆腐的游客尝了灞源的豆腐,都觉得比城里的香,因为不含任何添加剂,“五一”当天上村的豆腐几乎被“抢”光。紧接着便是涨价,豆腐干的价格从6毛钱涨到8毛,再到1块钱。做豆腐的农户从五六家发展到二十余家,旺季时达到三四十家,上村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豆腐村”,常年做豆腐的农户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
灞源镇副镇长刘锐讲,该镇全力打造旅游度假区项目,以旅游带动豆腐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每天在靠近高速路出入口的街道边,卖豆腐人自发形成了一个市场,20多辆架子车摆在一起,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其中90%以上外销。
凌晨4时“豆腐村”已忙碌
灞源镇的豆腐之所以得到外界认可,源于当地甘甜的山泉水质,以及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这里的豆腐使用循环的豆浆水点制,做一锅豆腐需要四五个小时。为了赶在天亮时销售,做豆腐的人半夜就起床干活。2015年12月8日凌晨4时,山村的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但此时的上村已经进入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漆黑的山脚下,亮灯人家的豆腐房上腾起白色的水蒸汽,满院子都充满了浓浓的豆香味。
44岁的卫荣岐家豆腐房里有两口直径1.3米的大铁锅,他用架在锅上的布过滤豆浆,妻子高云侠在一旁磨豆子,夫妻两人配合默契。早上6时许,公鸡打鸣时,他们家的第一锅豆腐已经热气腾腾出炉了。
据高云侠讲,他们是从父亲手中学会做豆腐的,目前已经有近10年的经验了。丈夫在家做豆腐,她负责到街上销售,自从高速路通车后,他们家每天最少做两锅豆腐,一年到头只有大年三十晚上休息,旺季时忙不过来,两人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豆腐还在锅里已被上门的熟客订购了。夫妻终日忙碌,将盖新房的日子一推再推。
“豆腐村”迎来电商机遇
上村村委会主任吴新年也是做豆腐的老把式,今年11月,他得知西安市将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力争“十三五”末在全市范围内打造50个电商示范村的消息后,老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目前,上村已经和商务局联系,递交了搭建电商平台的申请。
面对农村电商机遇,吴新年深知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农户认为现在豆腐销路不用愁,学习电商积极性不够。而且,传统工艺制作产量低,货源无法保证。对于无法预知的电商平台,上村准备成立豆腐合作社,规范制作工艺及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灞源浆水豆腐的技术标准,为大规模的网上销售开始准备。
新闻推荐
18日,蓝田县玉山镇闫河村,今年4月被大水冲毁的便民桥修好了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