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扶贫攻坚:蓝田山岭乡村体验蜕变
本报记者 朱剑 梁潇
“我从山岭里出去打工二十多年,这辈子没敢想过,自己也做起了饭店老板,还是在我家的新房。”47岁的蓝田簸箕掌村返乡厨师马宽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每天都要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接待30多位游客。
洩湖镇簸箕掌村,处于距县城8公里的蓝田西北部岭区,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过去村民分散居住在一道山梁和两条沟道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收入微薄。尽管十年前村里种植了1000多亩核桃,但绝大部分村民仍没有摆脱贫困,60%的村民住房仍是土坯房,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500元。2013年开始,蓝田对簸箕掌村实行整村移民搬迁,同时引进社会资本为移民社区配套建设了旅游开发项目。自从今年7月份开张以来,马宽富在民俗街口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了。他说,这套价值25万元的小院新房,他不仅“没花一分钱”,随着村里的旅游发展越来越成规模,每月还有了稳定的收入。
西安市40%的贫困人口在蓝田这个山区县。截至2012年底,全县有163个行政村属于低收入村,全县贫困人口总数19.3万。2012年8月,蓝田在西安率先启动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离土、不离乡”。三年来,蓝田大力实施***,持续有效地提高贫困户收入。他们以生态移民扶贫、产业扶贫为主要模式,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真正使贫困群众生活环境彻底改善,增收致富有项目有产业。
“果子是有机果,鸡是绿色鸡。这个方法既让咱致了富,又享了口福。”因为县上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并有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九间房公王村贫困户潘锋登通过养殖山地鸡走上了致富路。蓝田县为全县200多个低收入村因地制宜培育脱贫产业,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建起了农家乐、绿色生态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设立帮扶基金975万元,成立扶贫互助协会45个,每个贫困村都建立了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从2013年开始,蓝田县全面启动移民搬迁工作,计划3年完成7006户27700多户山岭群众的移民搬迁。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3000多户群众已经搬进新居。作为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的贫困村,簸箕掌村村民最先体验到生活社区化、居家现代化的鲜明变化。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50元。今年底,随着民俗小吃街二期、滑雪场、窑洞宾馆等相继建成开发,簸箕掌村将成为“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上的乡村旅游名村”。
距离簸箕掌村不远的另一个贫困村黑沟村,是蓝田县首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新型社区全部建成后,将集中安置19个山岭自然村落中的近500户村民。眼下,一期润岭新村151栋小楼新房拔地而起,在与搬迁同步进行的4000多亩核桃园产业也在配套建设中。
将最全面的扶贫措施向贫困地区倾斜,将最有力的产业规划向低收入村覆盖,将最成熟的实用技术与贫困户结合,将山岭农村建设成“生态新村”,三年扶贫攻坚,蓝田县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岭地区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目前,全县1.88万绝对贫困人口已全部迈过低收入线,计划今年年底实现脱贫的19.3万人目标已经提前完成。109个片区化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引领蓝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管理体制革新的旗帜。
新闻推荐
农民工回乡创业: 挺起县域发展新增点 ——蓝田县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
在回乡创业农民崔高峰的带动下,有的村民也发展了自己的养鸡场。作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蓝田县围绕“产业扩张、经济提速、民众富裕”主题主线,深入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在全县基本形成了“...
蓝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蓝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