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的古井
烟雾井
□文/图周媛
西安鄠邑区草堂寺内,有两眼古井,前不久我专程前去一看。
草堂寺位于秦岭圭峰山北麓,创建于晋朝,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草堂寺是佛教“三论宗”的祖庭,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堪称佛教中国化的起点。
从草堂寺正门进去,往北走不远,在鸠摩罗什舍利塔南约五米的甬道中央,便有一眼古井。寺内工作人员介绍,此井名曰莲花井,相传鸠摩罗什圆寂后,在其舍利塔前生出一朵莲花,皇帝姚兴派人挖掘,形成一井,取名莲花井,虽叫井但里面无水。近前观察,井深约5米,口径半米,井上沿为六边形的花岗岩井圈,高20厘米,边长30厘米,中央井孔直径15厘米。井圈一边为五瓣花图饰,其余五边均阴刻一字,合起来就是“二柏一眼井”五字。这是因为井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柏树,“二柏一眼井”的名字由此而来。原二柏树干直径约40厘米,1995年被暴风雨吹倒,寺僧又在原处补栽两株柏树,目前也是枝繁叶茂了。
其实到草堂寺,最想看的还是烟雾井。烟雾井位于鸠摩罗什舍利塔西北侧约30米的竹林西畔,置于几根红漆柱子支撑的六角亭中,四周绿荫遮蔽,显得闲适幽静。亭檐下悬有一匾额,上面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烟雾井”三个字。坐在亭内歇息,清风吹过,十分凉爽。烟雾井就在亭子中央,井口不断向上冒出白气,如烟雾升腾,十分神奇。凑近闻,有淡淡硫黄味。我想,此井取名烟雾井,可能既得名于“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又因此井确实有烟雾冒出吧。此井何时所掘,年代不可考,明时称“龙井”,相传与高冠潭相通。
据介绍,烟雾井之名见于史载,最早在民国时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户县志》云:“烟雾井,在草堂寺竹林中,井系以砖砌成者。中腰有一石块,相传昔时每见一蛇卧石上,辄有白气一股,由井上腾,缭绕于省城西南,所谓草堂烟雾,为鄠八景之一者也。“
据介绍,烟雾井深约八米,水深约两米。下部井壁为石砌,上部为砖砌,口径为半米。井上覆六边形井圈,青石雕琢,上面刻有浮雕云龙图案及王仲石书古诗三首:一首是明代张衡的《草堂寺》,一首是清代朱集义的《草堂烟雾》,一首是清代吴廷芝的《草堂烟雨》。其中《草堂烟雨》写道:“烟雨空濛障草堂,毗卢古刹现毫光。一乘慧业超千界,万斛明珠照十方。炉篆氤浮岚雾合,林岩香散野风凉。回廊细读圭峰记,遥忆当年翰墨章。”其他两首诗的字迹已十分模糊。从井口探头向下望,发现井中有水,水面一片光亮。
此井为何常年能冒出烟雾,当地人说不清楚。民间传说烟雾井又称龙井,说井下有一巨石,石上卧一蛟龙,早晚呼气,从井口冒出,遂成“烟雾”,此传说当然不可信服。草堂寺工作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地质构造有关,这一带水资源十分丰富,过去人们在这一带打井后,往往不需要辘轳绞水,因水位高,把桶直接下到井里就能打上水。如遇下雨天,水量就更加丰沛了。而秦岭北麓从蓝田东汤峪、西汤峪到这里一带,水质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上水量足,遇热生成白气也未可知。
新闻推荐
西太路西侧的特种成套高端设备产业化项目工地内道路泥泞不堪记者张宇明摄“禁土令”刚解除不久,很多建筑工地的扬尘问题开始“抬头”,3月20日,记者走访了数家开工工地,发现5家建筑工地扬尘防...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