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泉水井 □文/图  孙文权 在通自来水之前,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绝大多数来自井水。但在户县余下镇张家堡村,这里的村民却吃的是泉水,当地人俗称冒

西安晚报 2016-11-20 00:00 大字

“龙泉”碑和泉水井

□文/图  孙文权

在通自来水之前,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绝大多数来自井水。但在户县余下镇张家堡村,这里的村民却吃的是泉水,当地人俗称冒眼。张家堡的这个泉水井在余下镇那一片很有名气,周边多少里外的人都知道它。

这个泉水井位于张家堡的南面,它一年四季、昼夜不停地往外冒着水。泉水清澈透亮,口感甜美,多年以来都是张家堡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那时候村里只有个别人家里有井,有井可能也用得不多,大家一般都是到泉水井去打水,因为泉水比井水更好。

那时候,每天三顿饭之前,村民们就陆陆续续前往泉水井打水。在这里打水很方便,由于水就在地面,所以不用辘轳、井绳这些东西,只要提着水桶,拿着扁担或抬水棍,就能把水打回家。由于全村人共用这里的水,所以这里每天都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打水时村民常常互相帮助,青壮年帮助老年人,家里劳力多的帮助缺劳力的家庭挑水。

由于这个泉水井水质好,张家堡周边的赵家堡、白虎等村的一些村民也来这里打水。虽然打一桶水最少要走一两里路,但他们也不辞辛苦,愿意吃这里的水。

这个泉水井不但是村民们生活用水的水源,由于水量大,还可以灌溉周围的农田。

这个泉眼是如何形成的呢?据村里的老人讲,泉水是秦岭山沟里的水渗透过来的。张家堡离秦岭山根只有五六里,秦岭山沟里的水经过地下的自然渗透,流到张家堡这里又冒出来,这样就形成了这个泉眼。

张家堡是个古老的村子,村民吃这个泉眼的水多少年了,村里人也说不上来。最少有百年的历史了,也许有几百年的年头。在张家堡祖祖辈辈人的心中,这股泉水成了龙的化身,他们给这个泉井起名“龙泉”。村里的一位老人说,他小时候,每当天旱少雨时,村里就组织人到“龙泉”边敬龙王求雨。求雨的人个个穿着古装,头戴柳枝编成的帽子,敲锣打鼓来到“龙泉”边,其中一位老者手里拿着一个瓶子,瓶子里也插一枝柳树枝,跪在泉边,口中念念有词,当时的场面庄严又热闹。到现在,每逢过年过节,农历二月二,还有人到“龙泉”井边敬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过去的年代,张家堡村民一直是直接在冒眼处打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打水更方便,村民就在泉眼附近挖了个浅井,周围用石块砌成,上面抹上水泥,形成一个备用井,然后用地下管道将泉水通到这个井里,村民在这个井里打水更方便了。同时,村里还给新庄基也通了泉水,村民用水就更近了。

一九九九年,张家堡村在泉水井边立了一块石碑,碑石上刻了斗大两个字“龙泉”,两边各刻着一条龙,下边刻有八个小字:恒流千古,裨益万代。

但这些年,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掘等原因,“龙泉”的水越来越少。村民纷纷在自己家打了压水井。几年前,村里通了自来水,人们就不再用“龙泉”的水了。

现在,“龙泉”的水已基本不冒了。虽然泉水没了,但那块“龙泉”碑依然在,张家堡人不会忘记吃泉水的日子。

新闻推荐

上官吉庆在检查涝河公式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时强调 深挖资源 创新理念 协调推进 加快再现“关中山水最佳处”的历史盛景

本报讯(记者付垚)9月21日上午,市长上官吉庆前往户县,检查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统筹协调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再现“关中山水最佳处”...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