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森增绿8大成效
满眼翠绿林木茂,水清天蓝景色新。如今的古城西安,大街小巷随处见绿,郊区山头绿意缭绕,曾经的愿景变成今天的风景。绿色,已成为西安的主色调、基底色,西安“创森”的显著成效已经越来越彰显。
营造绿色生态家园 城乡增绿阔步前进
“创森”工作开展以来,西安积极实施城区增绿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新建(续建)25座公园,实施垂直绿化358处,空中花园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成为城市绿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郊区已完成 “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670个村,绿化面积10.5万亩,初步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提升改造绿色廊道
城乡生态绿网逐步完善
近年来,通过“创森”工作,西安对境内1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线公路、县乡道路和村道未绿化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对已绿化道路缺株断带处进行补植和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开展乔木、灌木、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形成绿色景观通道,道路绿化林木率达85.73%。
在107省道环山公路长安段,新建健康步道43.5公里,绿化面积261亩,给市民增添一处休闲、健身、骑行的场所。结合渭河、灞河、浐河等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了以“长安八水”为主的河流水岸绿化,已形成以长安八水为主骨架的完备的水岸绿化网络体系。
改善森林生态景观功能
台塬坡面增绿成效显著
先后实施了骊山至洪庆、白鹿原、少陵塬和秦岭北麓浅山直观坡面绿化工程,全面提升了直观坡面的森林景观效果,提高了生态功能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增绿、增荫、增色、增效”的目标,使秦岭北麓浅山直观坡面与环山旅游路沿线景观交相辉映,打造良好的郊野旅游环境。
加强水源地绿化和水资源保护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目前,全市3处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分别为83.6%、72.5%、76.1%。水源地森林植被均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水质达到国家饮用地表水二级标准。
启动实施了“八水润西安”工程,建成西安湖、仪祉湖、护城河示范段等10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9347亩;建成浐灞湿地、沙河水街、沣河湿地等10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面积2.07万亩。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促进资源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加大对现有18个森林公园和6个自然保护区的改造提升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由国家3A级景区成功晋升为4A景区,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效益规模稳步增长
全市经济林面积113.8万亩,产值70.94亿元,初步形成了蓝田核桃和板栗干杂果产业区、阎良区酥梨和相枣产业区、户县户太八号葡萄产业区、周至有机猕猴桃示范区、临潼优质石榴产业区、长安王莽万亩桃园产业区、灞桥区白鹿原樱桃产业区等七大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区。
同时,发展以林药、林菌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立体经济,养殖环颈雉、蓝狐、孔雀等特种动物,带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文明深入推进
形成人人关注森林的良好局面
“创森”工作推进中,西安积极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活动,先后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80次;加强生态文化科普场所建设,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设有专门的科普馆4个,科普专栏15处,配备观景平台、观鸟台、科普影院等科普设施22处。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全市18663株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群的登记建档、挂牌和立碑工作。
森林资源安全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森林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管护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等举措,助力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其中,在全市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公园、街头绿地、林带和林区悬挂人工鸟巢3.5万个;开展西安市湿地资源调查,编制完成了《西安市湿地保护规划》,制定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坏境保护规划(2011—2030)》;
新闻推荐
近几年,户县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致力于城区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城区绿量成倍增长,城市景观亮点纷呈,生态环境大幅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区秩序逐步规范,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先后成功创...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