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背后的“123” —— 未央区帮扶户县十五村脱贫记(下)

西安日报 2016-05-22 19:44 大字

■记者 陈黎

通过产业帮扶,户县15个贫困村顺利脱贫。各村薄弱环节能够被及时发现、基础设施能够立刻上马、产业结构能够及时调整、村民收入能够增加……这都得益于未央区定点扶贫实施的“123机制”。

先从“3”说起,它是指每个帮扶组都要派出3名工作人员,成为驻村干部。他们驻村,摸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保持信息传达通畅。2012年12月,大明宫街办和未央区工商联派了3名驻村干部进入甘峪沟村,付德宁就是其中之一。他一来到所派驻的甘峪沟村,就开始挨家挨户摸情况。“结果到了晚上出门发现没有灯,第一天就摔了一跤。村里还有小孩子摔倒了,伤得不轻。”帮扶组进村第一个项目“点亮工程”立刻上马。他们奔波周边五六家灯具厂,最终由帮扶单位出资8万元为新村街道配套安装了16盏太阳能路灯, 一下子温暖了村民的心。因为这不是普通的路灯。驻村干部调研多个村子发现,有的村子迫于电费压力有路灯也不敢开。为了让村民用得起,他们筹得资金购买了省电、寿命长的太阳能灯。灯底下装有蓄电池,根据光线自动开关。这种太阳能路灯用5到8年后,换电池还可以继续用。

类似这样的驻村干部的故事还有很多。青二村驻村干部结合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较大的特点,积极主动联系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为果农现场讲解、传授生产管理技术。太平村驻村干部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跑遍了西安机电市场,为村里灌溉机井配套了4台水泵……

“2”是指每个帮扶组都由未央区一个区级职能部门和一个街道办事处组成。街道、区级职能部门立足自身政策、资金、企业、渠道等优势,群策群力为贫困村解决实际问题,并和村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典型的,是同名的“谭家”——未央区谭家街道和户县涝店镇谭家村结成的帮扶对子。谭家村村民抱怨路太烂、下雨到处积水,制约村子经济发展。谭家街道多方筹措资金30万元,再加上村里向县里申请款项,终于实现了村内主干道路100%硬化,并重新修建了村内道路排水设施,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和道路污水横流问题。2014年秋季,谭家街道出资两万余元,为谭家村购置大叶女贞200余棵,并和村民一起对村里的主要街道进行了街景美化。如今,谭家村内全部铺设了崭新的水泥公路,大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曾经因为资金问题空置的村委会办公楼,添置了全套办公设施,建立了档案室、图书室等,门前小广场成为村民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同样,未央湖街道办事处和未央区城改办动员房地产企业——郅辉公司,为帮扶的西曹村捐助了10万元帮扶款,为村里新打了6眼灌溉机井,及时解决了庄稼的旱情,粮食亩产净增200多斤;张家堡街道和区农工局出资13万元,援建了青一村村委会办公楼、文化广场;六村堡街道和区工业园捐助9万元,援建了平西村党建活动室和文化广场……

“1”是指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区级领导负责。帮扶组在区级领导的带领下,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区级领导还和贫困户结对子。在“扶贫大走访”活动中,区级领导轻车简从,前往结对包扶的贫困户家庭走访慰问,了解情况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驻村干部从根上发现问题,部门和街办联手破解难题,区级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和贫困户结对子,三级联动、责任到人,为帮扶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123机制”中,未央区共有295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了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工作。2013年以来,全区承担结对帮扶任务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共为295户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资金、爱心捐资捐物共计147.4万元,占总投入的21%。正是这样的帮扶机制,让15个被帮扶的村及时脱了贫,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统一,让帮扶村的村民们既解了“近渴”又有了“远水”。

新闻推荐

陕西省三甲公立医院牵手民营医院

本报讯(记者董芸通讯员姚伟)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西安济仁医院联合办院挂牌仪式在户县西安济仁医院举行。交大二附院和位于户县的西安济仁医院正式“牵手”,这是陕西省三甲公立医院首次牵...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