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湖转九曲 城墙灯会游客多 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火爆周末
陕北秧歌
元宵节前的这个周末,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火爆。汉城湖内,陕北“转九曲”既解陕北人的乡愁,又吸引了很多西安人;城墙上游客大增,一些人从外地赶来圆“春晚分会场”的心愿;户县社火热闹非凡,大学生写论文,“非遗项目”传承人难觅。
转九曲解陕北人乡愁 吸引西安人
昨天16时许,记者来到汉城湖,“黄河转九曲”祈福灯会周围,人山人海,四四方方的九曲阵,灯笼高挂、彩灯闪烁。此时,锣鼓喧天,陕北秧歌扭起来,人们手持莲花灯,在秧歌队伍的引领下,从阵门浩浩荡荡地进入蜿蜒曲折的城郭。
“转九曲”开始了,整个灯场既像一座城郭,更像一座迷宫,城阵内九曲回廊,每个方格都能走到但又没有重复路,复杂多变,规模宏大,像弯弯曲曲的黄河。每进一个“城”,吹响长号,奏起唢呐锣鼓,伞头唱起秧歌。人们顺利走过九曲阵,也就意味着一年四季平平安安,大吉大利。九曲阵外围观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而转九曲的人,也不时拿着自拍杆留念。一路游转,半小时之后从另外一个门出城,出城之后,顺着方阵的外围转一圈,象征一年圆圆满满。
“听说这里有‘转灯’(转九曲),我们专门从咸阳赶过来,儿时坐在父亲肩头‘转灯\’,现在自己带着女儿转!”80后周女士说,小时候在陕北老家,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都“转灯”,后来村里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便举行得很少了,想不到今年在西安还能见到,一下子勾起儿时的记忆,老家的年味又涌上心头。
采访中记者发现,“转九曲”的队伍中,陕北口音、关中口音不时传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陕北人在西安工作、生活,这种过年民俗既为陕北人解乡愁,也吸引了不少西安人。“听说‘九曲阵中转一转,能活九十九’,今天看到这阵势,挺神奇的,拿着莲花灯,许下了新年心愿。”市民吴女士说,希望新年健健康康。
“周末人特别多,大家对我们陕北民俗特别感兴趣(这是首届),现在我们调整成每天转三场,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陕北“转九曲”活动的组织者说。九曲黄河阵共由365根竿摆成,暗示365天,天天开鸿运。秧歌队由在西安工作生活的陕北人自发组成。
城墙灯会游客多 小孩来圆梦
昨天上午,记者在城墙上看到,不少游客登城墙,观灯会。“丝路之光”等多个主题灯会展示区,把丝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一一呈现出来,在城墙之上,人们穿行其间,仿佛身临其境。“趁着周末,带上父母和妻儿一起来城墙看灯会。”来自杨凌的林先生说,儿子在电视上看到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后,说是太漂亮了,一直要来看看,下周二开学,昨天专门给孩子来圆个梦。“这个周末的客流量非常大!”工作人员说。
“非遗”社火 难觅传承人
“最近几天,我们户县多地锣鼓齐鸣,今年的社火,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滴血》、《三娘教子》、《杨门女将》、《封神榜》等。”大学生小雷说,她做了一个寒假论文: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却面临传承人难觅的尴尬,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
记者曾采访过陕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县社火)代表性传承人宋先生,他从14岁时就开始耍社火,到现在已有50多年。在他主导的户县“社火”里,主要包含了我国四大名著、杂技、舞蹈、戏剧以及电影、电视的情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耍社火的艺人纷纷走向“市场”,有的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继续表演。很多年轻人又不喜欢这个民俗项目,导致接班人难觅。文/图首席记者姬娜
新闻推荐
伴随着两会胜利召开的春风,一年一度的春季安全大检查工作拉开了序幕。3月18日,户县第二热电厂召开春安大检查动员会,结合企业实际制订活动方案,本着不留死角、提升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全面部...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