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县城的“草根公益”让公益志愿事业像流水一样活起来

华商报 2016-01-20 17:00 大字

每周至少开展一到两次公益志愿活动,发展特色、专业的公益服务项目,带动更多人心怀“公益梦想”……在西安市户县活跃着一批由党政支持、群众组建的公益志愿组织。在克服人员资金短缺、阵地缺失等问题的同时,处于“初创阶段”的县级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仍如火如荼,展示出“草根公益”的魅力。

>>草根公益

小县城的凡人善举

8年前的一次给贫困小学生捐赠复读机的活动,让李永宁与公益结缘。尽管当时她还待业,但看到需要关爱的孩子们,便义无反顾地拿出800元来。此后,公益变成她的“事业”。

2014年初,在户县团县委的培育下,在县文明办、民政局、残联的支持下,她倡导的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正式注册。

“协会目前有会员252人,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9岁,大家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李永宁介绍,去年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8次,团队志愿服务总时长13313小时。

“做公益不难,难的就是坚持。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如今的爱心涌动,坚定了我们办好协会的信心。”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章卫平说。

>>特色公益

在孩子心中种下“足球种子”

除了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公益,在户县还有一些特色或专业性强的公益项目。近日,户县“足球先生”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是否能长期参加足球志愿活动是选评的条件之一。

“我们是西安市首个区县足球协会,拥有会员1800余人,球队23支,其中青少年球队会员12支。”户县足球协会秘书长张彦龙说,协会在10多所小学和5所中学成立了户县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配备足球志愿辅导员46名,就是为在孩子心中种下“足球种子”。

与足球协会相比,户县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则彰显了专业化服务。隔三差五,该中心主任董静和会员们就会被户县的一些中小学叫去开展团队拓展、心理减压、危机干预等心理辅导。

>>触角延伸

公益志愿事业也要“互联网+”

对于县城来说,做公益的区域性更强,面临着缺乏阵地、资金不足、信息不畅、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发展瓶颈。华商报记者看到,户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和足球协会的办公场地都是临时借用,而户县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则租用在一家面馆楼上。足球协会还面临着训练场地有限的困境。

据悉,为了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户县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提升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其注册成立时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无需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核,这一政策让当地的很多社会组织坚定了发展信心。

户县团县委负责人霍向辉表示,未来,我们将积极做好“互联网+公益”,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公益志愿活动的实践中,让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公益志愿组织是党和政府工作触角的延伸,将通过制度设计、平台建立等方式让户县公益志愿事业像流水一样活起来。

“县级政府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加强县一级的社会管理建设很重要。”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教授王嘉让表示,县级区域的公益志愿服务更具针对性,更能深入到社会基层。政府应依据县情做出规划,为其提供发展良好平台。华商报记者 屈妍 

新闻推荐

元宵节龙灯舞起来

央视元宵晚会西安分会场设在大唐芙蓉园。昨日,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北广场,挤满看演出的观众CFP供图...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