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土地上“掘金与挖宝”的人

陕西日报 2015-11-19 20:49 大字

郑小军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用脚弹奏着美好的琴弦,以大地为乐章,以风雨为交响,以雷电为锣鼓,在这个有灵性的地方,采撷着世上最精美的曲子与歌谣,把民间最精华的诗词与歌赋,奉献给读者和观众。他们是黄土地上“掘金与挖宝”的人。

他,就是生长在黄土地上的一个音乐人。虽然现今的他,已被黄土掩埋多年,和我们阴阳相隔两重天。但我从他那散发着墨香的书卷中,依然能强劲地感觉他性格的执著与坚强,情感的热烈与奔放,灵魂在字符间的游动与歌唱。他就是用一生精力与奋斗,一直从事音乐和舞蹈搜集、整理和辅导工作的西安市户县文化馆副研究员——曹希彬。由于父辈的关系,我亲切地称他“曹伯伯”。

曹希彬,从小喜爱文艺,曾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和秦腔著名演员吴德为同台好友。西安外语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户县教育局下属中学担任教师工作。既教音乐,又教外语,一人多能。1980年,调入户县文化馆,担任户县音乐和舞蹈协会主席。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艰苦奋斗。在无报酬、无补助的条件下,起早贪黑,默默耕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户县文化之深厚“代代名人辈出,朝朝时调俗曲流广”。著名的秦腔眉户调就发源于此,并作为中华民族的曲艺之花,流芳于世。如何将这些历史“瑰宝”搜集、整理并编纂成书,这是后人的义务,也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曹希彬以其敏锐的觉察力,深沉的思想,智慧的双眼,走村串乡,发现“曲子社”,跟踪“老艺人”,用口传心授的方法,请他们哼,请他们唱。用笔一句句记,用录音机一段段录。在劳累一天后,到夜晚又一篇篇整理……

如果说,一个人的辛苦与操劳,就是他工作高度的再现。那么,《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传统曲子汇编》、《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户县卷》、《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户县卷》这四本书,就是他弘扬民间文化,梳理和吸纳现存民歌、吹鼓乐、打击乐、曲艺音乐的宝贵资料。更是户县在2007年用《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颗颗珍珠。

户县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戏窝子”。有诗云:“户县是个戏窝子,秦腔演员比水多,顺手舀起一大勺,生丑净旦流成河”。可见群众对秦腔和眉户剧的青睐与喜爱。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的戏班子,就远近闻名。折子戏《三滴血》、《十五贯》等,经常凝聚着群众心声。一出眉户《梁秋燕》,把农家的喜闻乐见推到了高潮。曲艺和文化表演,实质上是凝固在群众血脉中善与恶的分辨器,领略美与丑的“精神因子”……从这点来看,曹伯伯就是一位用曲调和音乐,让更多的人知道“啥叫理的曲直,啥叫艺的雅俗”的传输人。他用曲,表现泥土的芳香与浓郁;用调,弹奏出群众的悲喜和哀乐;用艺,刻画出美丑的是与非;用器,敲打出心灵的真与伪……

今天,当我以一个户县乡党的身份捧读他的这四卷书,不禁为他骄傲。我深深地感到这些书的重量。为他曾经的站立而高兴,又为他的倒下而心痛。我想,曹伯伯一定是用他的情感和文字向我们诉说……

新闻推荐

辉煌“十二五” 陕西新成就 陕西省61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本报讯(记者李艳通讯员张宇实习生胡淑娟乔洁)1月12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共615万名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超原定600万人计划目标的2.5%。据统计,落户群体分布情况大致为:进城务...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