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绪号: 与共和国同岁的农民画家
□ 记者 吴军礼 文/图
1949年11月21日,出生在户县甘亭镇孝东村的白绪号,在刚能执笔写字时就拿起了画笔。到今年为止,白绪号已是66岁的“老画骨"了。
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派新气象的感召下,许多户县农民于农闲时拿起画笔,开始讴歌新生活。受时代的影响,以及皮影戏等传统艺术的熏陶,白绪号在上小学时,已经加入了绘画爱好者的行列。
1958年,户县文化部组织了首次农民画培训班,有组织地经常性地进村吸纳、培养学员。被培养成熟的画家又发展自己的“下线"。这让画风热烈奔放、题材阳光健康的户县农民画很快成了群众性艺术创作活动。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浓墨重彩走上历史舞台的户县农民画,始终以宣传党的政策为根本使命,同时致力于引领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并高调颂扬农村生活风貌和农村人的精神面貌——白绪号如是介绍户县农民画。
有原型可溯的写实画风
1974到1976年,是白绪号创作激情最为旺盛,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阶段。这期间,他有十几幅画被制作成年画在全国发行。
9月21日,白绪号在自家桌子上展示了一幅名为《又是一桩喜事》的水粉画。这幅画是那一阶段作品的如实翻画。画面上,一匹母马生了一匹小骡驹。面对“母子俩",一旁一老一少的两位饲养员,以及单膝跪地的小队长,全都面露喜色。那时候,对于一个生产队而言,新增一头牲口就是新增一个劳力。对生产队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白绪号回忆了该画的创作过程:得知线索后,把构思勾勒成草稿交给美术组;指导老师对初稿审核通过后,组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定稿、上色。这幅耗费了数十天时间、为他带来许多荣誉的画作,完成的过程颇具代表性地反映了那时的创作特点:完全写实、审查严格、集体创作。
户县农民画正走向国际
上世纪80年代,文艺界全面“解冻"。受市场经济浪潮推动,农民画渐成农民们的增收手段。约在1990年,一位在西安市半坡博物馆工作、经常把作品卖给外国人的农民画家,引领白绪号卖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此后,他开始以二三十元一幅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画作。为了打开市场,白绪号在创作上开始写实性与装饰性并举。另外一些画家,甚至走向了先锋的抽象表达。
新世纪以来,农村生活天翻地覆。农民画再一次迎来新的创作机遇。这时候,省市县各级政府除了拨款扶持外,更加注重引导农民画家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近几年来,户县农民画除了频登全国性公益广告展播平台外,也正在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就在前两年,有人分别以3000、5000元的高价买了白绪号两幅作品,这比他平时的散卖价格高了数十倍。“国家文艺政策的进步,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为农民画带来新的机遇。"白绪号总结说。
新闻推荐
6月7日,随着清凉山隧道1号斜井与2号斜井之间最后1米岩石爆破成功,标志着西成高铁进入秦岭第一长隧—清凉山隧道顺利贯通。清凉山隧道位于陕西省户县境内,全长12.55公里,于2012年12月开...
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