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户县男孩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曾陪母亲去看病的西安“大学毕业后我想带爸妈出去看看”
家境贫困,这让张若晨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脸上很少有笑容华商报记者 闫文青 摄
学生档案:
姓名:张若晨
性别:男
年龄:19岁
毕业中学:陕西实验中学
住址:户县秦镇扶托村
文理科:理科
高考成绩:483分
录取院校:西安石油大学
张若晨家住户县秦镇扶托村,父亲在一个面粉厂打工,母亲因为小儿麻痹加脑溢血,行动不便。张若晨高中期间,一到周末就匆匆回家照顾母亲、干家务。张若晨显得比同年龄的少年成熟,脸上很少有笑容。提起上大学,张若晨说,为方便照顾母亲,他报了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就在户县,大学毕业后,他想带父母出去看看,目前,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西安。
家里钱大部分给母亲看病
华商报记者走进张若晨家,他正在狭小的厨房里给母亲做饭,“等水开了就下面,面煮好了再拌些菜我妈就能吃了。”
“我妈身体不好,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后来又得过一次脑溢血,再加上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左手,所以我不管学习多忙,每个周末我都要回家,给我妈做饭,干些家务。”张若晨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除了家里的一点地,他还在附近一个面粉厂打工,“有活干时一天70元,我爸挣的钱,大多用来给我妈看病,我妈常年都要吃药。”
“都怪我拖累了孩子。”张若晨的妈妈一开口就流泪,“钱都给我看病了,前阵子又骨折了,孩子暑假啥都干不成,还得伺候我。”
“我是你儿子,照顾你是应该的。”张若晨看着妈妈,声音温柔地说。
“贫困对我来说是磨炼”
2008年以前,张若晨一家四口就住在一套不足60平方米的小屋里。汶川地震发生后,小屋变成了危房,张家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如今的新房。“盖房子的钱是政府资助的,里面的粉刷、装修是姐姐打工挣的。”张若晨说,为减轻家里负担,姐姐张梦晨很早就辍学。但环顾这个家,空荡荡的房子里,摆着一张竹床,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母亲重病,家庭经济拮据,让张若晨心情看起来有些沉重,交谈时,他时常沉默,低着头,问一句答一句,但当华商报记者问到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是否觉得委屈时,张若晨回答:“我觉得贫困对我是一种磨炼,有助于我适应社会。”
“家里穷,从小就有一些娃欺负若晨,他回来从不说。”母亲说,张若晨并不介意,能忍则忍,“尽量不给家里惹事”。
“小时候生活更苦,家里条件更差,这两年条件好多了。”张若晨说。
“睡觉都在想学费咋解决”
不善言谈的张若晨,提起大学,话渐渐多起来。
“大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学,是我摆脱贫困、改变我的家庭面貌的唯一途径。”张若晨说,为照顾家人,他选择了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的新校区在户县,离他家很近。
但提起大学的学费,张若晨的笑容又蒸发了。“父母实在没有能力,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几天,我做饭、洗衣服、晚上睡觉时,都在想学费怎么解决。”
“娃现在好不容易考上了,怎么样也得想办法上。”张若晨母亲说,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他们从未放弃过对孩子的教育。
张若晨的姐姐张梦晨目前在西安打工,她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一个月工资1800元,除了日常开销外,就是供弟弟读书。如今弟弟考上了大学,姐姐很高兴,“好不容易考上了,肯定是要上学的,再难我和我爸都要想办法供他。”
上大学课余会找兼职
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张若晨很憧憬:“上了大学后,我将在上课之余找个兼职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希望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做一些公益活动。”
谈及毕业后的梦想,张若晨说:“最想带爸妈出去看看,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哪也没去过,我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西安,还是因为陪我妈看病去的。”
采访结束时,张若晨问华商报记者:“我能得到资助吗?如果能,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将来加倍回报社会。不过,如果有比我还需要资助的,也没关系,我再想办法。”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实习生 王子怡 白荟瑢
新闻推荐
体验“孤独24小时”的志愿者在一起合影9月8日,西安市荣华·亲和源开园,引来不少市民参观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袁琛摄“我们要将荣华·亲和源这个项目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的长者,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让更...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