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不甘“失业”的农民—— 郭志坤,屋顶上的小麦获省级认证
本报记者 肖杨
距离第一次将小麦种到屋顶上,已经过去了14个年头。77岁老农郭志坤在仅有40平方米的屋顶试验田里完成了5个小麦新品种的省级认证。然而,更让他欣喜的是,这些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百万亩。日前,记者走近了他。
好育种自学成才
当郊县的麦田还呈现着绿色青葱的时候,老农郭志坤家屋顶的麦子已经黄了。
一位普通农民,为何干起了科研院所的研究课题——杂交小麦育种?这需要投入多少热情与时间才能完成?
35岁时,郭志坤还是一名工人,由于家住生产大队附近他经常到科研站做客,渐渐地对小麦育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使然,加上勤学苦读,通过不断自学郭志坤被大队长正式调到了科研站,开始了他的育种人生。上世纪80年代初,郭志坤自己在承包地里继续进行小麦育种。上世纪90年代末土地被征用,郭志坤就将试验田建到了自家屋顶上,他的小麦育种一刻也没停下。
屋顶变身试验田
为何选择将麦地种到屋顶上?2001年,郭志坤从外地要来了几个品种,可是寄来的时间太晚,错过了正常播种期,而且自己租的育种田远在阎良,难以解决播种晚的问题。郭志坤看到老伴种的花卉,有了主意,买来5个花盆,将麦子种了进去,然后罩上塑料薄膜,通过提高温度、催芽,解决了播种晚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凭借过去几十年累积的育种经验,郭志坤通过省级认定的小麦新品种已达到5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育种专家杂交并选育的小麦品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不超过10个。
生命不息育种不止
“郭老师对小麦育种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认识他20年了,现在我常来他家屋顶一起研讨小麦育种。”翟耀锋告诉记者,培育新品种快了需要七八年,慢了数十年或许一辈子也成功不了,很多经验不是在书中能够学到的。“与郭老师在一起研讨,学习他独特的育种经验,对我的工作也有所帮助。”
老农郭志坤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总是免费给人种植,他一心想着只要能够让麦田增产获得丰收心满意足了。目前,“西郭212”、“西安521、522”等品种在阎良、户县、三原等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老郭说,生命不息,育种不止。只要还能动,屋顶试验田就会继续做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艳实习生熊祎在西成客专户县东站施工现场,当陈文生开着压路机对站区北侧路基基床进行碾压时,他碾压段的填筑厚度、碾压遍数、行走速度等数据实时传到了现场技术员董斌的手机上。因为应用...
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