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陵残碑之谜
本报记者 赵鹏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579-670)的墓葬,位于渭城区底张办陈家村。唐高宗咸亨元年九月,在杨氏死后,武则天依王妃礼规将她葬在这里,后来,武则天称帝后,日夜思念自己的母亲杨氏,于是她便大兴土木,为母亲改建陵墓,千百年来,顺陵享受着帝王陵墓的礼制。
顺陵之所以重要,除了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陵墓外,也以陵园精美的石刻而著称。然而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顺陵之中鲜为人知的《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又称顺陵碑)。史书记载:这通石碑在顺陵陵园矗立了854年,碑高约6米,宽3.2米,刻文四五千字,加上碑首、碑座,通高在10米左右,超过了乾陵高宗《述圣纪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这在唐朝的皇亲国戚陵墓中绝无仅有,令人惋惜的是这座“绝世名碑”于明嘉靖乙卯(1555)年毁于关中大地震,现在的人只能从咸阳博物馆里留存的残碑中观其风采。
有关顺陵碑的下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历史谜团,顺陵文管所副所长李小勇介绍说:历史上的顺陵陵园至少有过两通石碑,一通是咸亨元年九月埋葬杨氏时“官为立碑”,由唐高宗亲自撰写碑文,后不知此碑散于何处。另一通是长安二年制立的顺陵碑,历史上称为《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该碑文由武三思撰文,睿宗李旦敕书写碑,全篇所用武则天所创新字16个,字体方正,健壮有力。
史书记载:顺陵碑反映了武则天与母亲杨氏之间的亲情,碑文中用了大量的宗教词语,这足以说明杨氏崇佛对武则天的影响。陵碑中用了武则天所造的大部分新字,造字时间约为永昌元年(689)4月至载初元年(690)1月,由她授意或亲拟,武承嗣主持,这些字唯有“曌”字使用至今,尽管有人认为顺陵碑中的字含有“迷信、复古、愚民”等思想。但作为汉字,这些字不仅为研究武则天提供有力证据,而且在中国的文字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页。
清代之后,人们无意中从渭河堤上发现了顺陵残碑。可见顺陵碑被震毁后,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残碑的复现,才引起了轰动,史书记载:“西安碑贾南来辄询新拓,未得一鳞片甲”,特别是渭河岸出土三块残碑后,一些人不仅关心起了残碑,而且想弄清是谁把残碑修了河堤。
学者张延峰认为:《重修咸阳县志》中记载;“万历十五年(1587)(地震后32年)知县樊镕重修堤堰”。当时修堤用料来自户县南山,也有一部分是从民间和市场上购置的,由于价格比较合理,当地老百姓为了挣点钱,用自己的车辆顺路捎带将残碑作为石料运到渭河边。而县令樊镕没有禁令,更未检查过问,以至于将宝贝填了河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民间传说记载:乾隆年间咸阳县为了修补堤岸,正愁没有石料,忽然一位秀才为了讨好县令,向县令提议将咸阳原上帝王陵墓及富户人家祖坟上的石碑通通用于填河堤。县令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顺陵残碑无人管理,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运往河堤。千百年来,有关顺陵残碑的下落众说纷纭,究竟是谁把残碑运到渭河岸边做堤坝,恐怕将永远成为顺陵石碑的千古谜团。(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佳)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我国汉代国家大型造币工场——户县兆伦铸钱遗址,将于今年年初开始考古勘探。日前,负责此次勘探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二工作队对这次考古...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