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建设教育强市

西安晚报 2019-11-29 05:08 大字

11月6日,西一路小学教师为秦汉新城英才学校的小学生们介绍两校师生手工作品。当日,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启动,西一路小学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英才学校签订了“名校+”教育联合体联盟共建协议,全方位助力英才学校成为秦汉新城人民群众满意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首席记者 王健 摄新建高新第十五小学项目现场记者 马相 摄

近年来,西安市教育系统针对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加大整改、奋力提升,保入学、促均衡、强队伍、推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0月以来,以全市教育大会出台的《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抓手,西安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盯目标、夯实责任、狠抓落实,朝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建学校保学位成第一要务

两年时间,西安新增人口超过百万,学位需求急剧扩大。建学校、保学位成为第一要务。全市教育系统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27所并按时安全地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0.19万个,相当于近20年全市新增学位数量总和,有效保障了新西安人的入学需求。

根据西安市日前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秋季入学时,西安还将新建、改扩建170所学校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加16.44万个学位。那么这些学校是否可以顺利建成?

11月17日,记者随西安市教育局规划处工作人员来到高新区第十五小学(老烟庄小学)新建学校项目现场。

高新十五小项目经理唐博介绍说,从9月进入现场至今,高新十五小新建学校项目通过全员加班加点已经有一栋主体呈现出来。施工方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土方开挖和基坑处理工作,到明年1月完成主体封顶,明年6月全部竣工,竣工时将完成室内装修、水电气正常供应。唐博说:“我们全部安排好了,今年春节全员不放假,保证明年9月让孩子们顺利入学。”

留给施工方的时间仅有200余天,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否保证建筑质量?唐博坦言,学校建设是民生工程,他们一刻也不敢怠慢,从进入项目现场开始,就已经和所有工人、管理者沟通好,在如期完成建设的同时保证建设质量。“我们修建的学校绝对是百年工程,保质一百年。”唐博说,在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也会不定期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还有专业的监理公司常驻现场,时刻监督施工队保质完成。

未来三年,西安市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在城市改造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优先交付使用基础教育设施,有效利用学校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学校建设进度。

强引领促均衡是重攻方向

为化解择校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入学的迫切需求,西安市把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作为重攻方向,深入实施“名校+”工程,综合运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结对提升”等四种模式,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32个,区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742个,惠及学生95万人。这一举措较快地提升了一批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回民中学就是“名校+”工程的受益者,原本不足70人的学校,经过市二十三中的对口帮扶,人数达到如今的634人。二十三中校长邓浩介绍说,为组建回民中学高素质教师团队,二十三中选派了8位省市级骨干班主任、省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担任回民中学班级的科任教师,同时给每间教室配备智慧黑板,给学生们购买了300套新桌椅,为日后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的改善,二十三中对学生也进行了调配。2018年秋季,回民中学入学的100名新生全部在二十三中本部上学,初三年级学生整体搬迁至回民中学,确保了“名校+”顺利展开。

如今的回民中学,得到了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李女士感慨,看到回民中学焕然一新,切身感受到了“名校+”对普通学校带来的变化。

实施“名师+”工程,西安市已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109个,常态化播出与教材同版、课程同步的“名师公益优课”,向全市师生免费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家长报校外辅导班耗费的财力和精力,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启动实施“名校长+”工程,西安市成立了名师、名校长陕西师范大学培训培养基地,首批180名校园长培养工作已正式实施。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计划,市级层面重点对200所公办薄弱学校进行全面提升,区县层面实现对全城薄弱学校提升全覆盖,在优化布局、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教师配置、交流培训等方面倾斜支持。推进教育信息化,培育了智慧校园实验学校49所,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免费共享步伐,上线优质资源296万余件,参与学习达366万人次。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通过“名校+”教育联合体、优化学区、集团化办学、对口帮带等方式,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重统筹提质量有发展目标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截至目前,西安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3%以上,全市共创建等级以上幼儿园1051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3%。到2021年,西安市将实现公办幼儿园提升改善项目全覆盖,新创建等级幼儿园100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65%。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目前共创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样本实验校397所,品质课程基地学校116所。启动实施“西安好课堂,助力‘名校+’”全市品质课程分享活动。下一步将通过加大投入、优化布局、科学划分学区、落实定向招生政策以及实施“名校+”工程等措施,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创建100所义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200所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

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已建成普通高中新课标、新高考学科教研基地175个。标准化高中占比达到100%,创建省级示范高中30所。下一步,还将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办学特色,创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45所。对100所普通高中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建设300个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特色部室。

加快发展特殊教育,高陵区特殊教育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每个区县建立2-3所融合幼儿园,每个开发区原则上建立1-3所融合幼儿园;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各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西安市已有16所学校19个专业获准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下一步将加快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将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创建6所省级高水平示范中职学校,20所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成20个市级重点专业。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规划建设与产业园区对接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园区,建成15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重培养强队伍定持续抓好

2018年以来,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双千计划”招录各类教育高层次人才1405名,招聘各类公办教师5149名,在全市调剂1350个教师编制到中心城区。依托赛教、送教下乡等活动载体开展岗位练兵。通过建立师德师风正、负面清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深入实施教育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两年来共培训校长教师9.29万人次。连续两年隆重表彰50名“西安教育之星”、60名“最美教师”和一批优秀教师。

下一步,将同步抓好教师、校长、教育管理干部三支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建立市区(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采取“1+5模式”多渠道招录教师特别是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进一步提高中、高级结构比例。逐步提高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单列班主任津贴。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年薪制、聘任制改革,建立形成校园长队伍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人才梯队培养体系。继续实施教师培养“百千万工程”,到2021年,培训教师6万人次,培养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卓越教师500名和教育家型教师100名,形成“成长型、专家型、领航型”校园长队伍和“骨干、卓越、教育家型”教师队伍人才梯队。

抓五育提素质要继续实施

西安铁一中的“社团课程化”特色深受社会关注。据了解,学校成立了70多个社团,涵盖了文体类、学术类、竞赛类、杂志类和公益类等,包括110多个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为保证每名学生每周都有时间积极投身到社团中,铁一中还将社团课程固定化,实现了独树一帜的艺体特色。学校的交响管乐团、合唱团、男女足、篮球、击剑、航模等数十个学生专业社团在国内、国际比赛中摘金夺银。值得一提的是,铁一中学术类社团模拟政协社学生的提案还在今年走进了全国两会。

据了解,西安市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相互融合,已创建市级艺术示范校129所。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美育提升行动、劳动教育实践行动和社会实践推进行动;结合不同学段特点,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

“全市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西安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行动计划》出台的一系列力度空前针对性措施和创新性政策,是办好新时代西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西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倾心办教育、凝心推改革、精心抓管理、热心搞服务、狠心刹歪风,让更多市民群众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的信心和决心,感受到西安教育的成绩和变化,使市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马相

新闻推荐

高陵区检察院对不起诉 危险驾驶案进行集中宣告

本报讯(记者金明刚)近日,高陵区检察院对近期受理的危险驾驶案件,经过严格审查案卷材料后,依照法律规定,对血醇浓度不高,自愿...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