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红利惠民生 西安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西安日报 2018-05-10 04:07 大字

医联体签约现场

高陵区医院眼科主任陈磊为患者张转英做术后复查

基层义诊现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站式窗口报销

市九院医护人员为贫困患者刘来有测量血压

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政策,为群众减负3.66亿元;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累计组建各类医联体38个,双向转诊12.4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131万人……随着西安深入实施医改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健康获得感。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西安市被表彰为2017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城市。

健康扶贫“四重保障”

一站式结算服务得民心

69岁的刘来有老人居住在蓝田县汤峪镇汤三村。“我这一身都是病。”老人说,从十多年前开始,他相继患上了脑梗、肠胃病、肾结石、腰椎病、颈椎病等多种疾病,然而,贫寒的家庭让他对去医院治疗望而却步。

“那时候,我就连去医院做个CT检查都没钱。”刘来有回忆道。后来,病得实在扛不住了,他就到县上一家收费低廉的私人诊所去看病,但治疗效果却很差。

“整天都感觉头昏眼花、腰酸背疼,走一步路都觉得很吃力。”刘来有说,他的生活过得艰难而痛苦,觉得日子没有奔头。然而,从2017年8月作为贫困户的他被纳入“四重保障”制度后,他的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极大改善。

据了解,西安市为贫困人口建立起“四重保障”制度,即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政府保障(政府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政府专项救助基金等)。

2017年9月,西安市第九医院与蓝田县卫计局、中国人寿蓝田支公司签署了《医疗补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协议》。市九院作为蓝田县健康扶贫“四重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的唯一一家市属定点医疗机构,凡蓝田县农村低保对象、在册贫困户在该院住院均可免交住院押金,患者出院时进行完合疗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后,第四重保障在该院也实行了一站式结算。患者自付费用由政府保障,市九院与签约保险公司进行清算,患者在市九院就医实现零付费。

“这个好政策出台后,我终于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看病了。”刘来有高兴地说,去年秋天至今,他在市九院住了几次院,入院时不用交押金,出院时也没有花一分钱。医院环境好,医护人员态度好,医生技术也高,对他的疾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如今,他的肠胃功能有了很大改善,多种慢性病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身体好了,人也变得精神而健谈了,再也不像过去一样被病痛折磨得终日无精打采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现在的日子越活越有滋味了。”刘来有笑着说。

“前两年,我们在蓝田扶贫时发现,许多贫困户生了病都是能忍则忍,忍不了也在硬抗。由于常年不就医,很多人身上都患有多样疾病,生活更加困苦。”市九院经管科主任黄艳丽说,健康扶贫“四重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启动后,许多贫困患者开始就医了。身体的康复,为这些贫困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笑。为了让贫困户在住院期间吃得好一些,市九院还拿出医护人员募集的一部分爱心基金,给在市九院住院的蓝田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每人发放150元午餐补助。

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有167名来自蓝田县的贫困患者从市九院康复出院,其中有一名重度烧伤患者花费了19万余元,而他自己不用掏一分钱。他出院时感动地说,“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新生命。”

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全面托管周边区县医院

让当地群众少跑路少花费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由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2017年10月,59岁的张转英出现了眼底出血症状。在儿子的陪伴下,她来到西安市城区的一家三甲医院治疗。

“今年元月份,我母亲在城里医院做了一次眼底激光治疗术,效果不错,但因为术后需要持续治疗和复查,而我们每次去城里看病路程比较远,排队时间也长,还是觉得很不方便。”张转英的儿子王甲一告诉记者,他家居住在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每次去城里看病都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母亲看完病回到家总是觉得筋疲力尽,一两天才能缓过来。

让张转英母子高兴的是,这种状况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全面托管高陵区医院后得到彻底改变。2017年11月,市第一医院与高陵区政府正式签订了委托托管协议。2018年1月底,市第一医院专家、管理团队一行30人入驻高陵区医院,全面托管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过去,高陵区医院虽然有设备,但由于技术欠缺,开展不了眼底激光治疗术。当听说市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陆慧琴每周都会来高陵区医院坐诊,张转英便开始在高陵区医院继续治疗,并于今年3月25日由陆慧琴为她做了第二次眼底激光治疗术,术后定期复诊。如今,张转英的眼底出血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从我家到高陵区医院,开车只要20分钟,加上治疗所用的时间,一般2个多小时就能看完病。不但挂上了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还省了不少时间、精力和花费。”王甲一告诉记者,他母亲在城里三甲医院住院起付线是2000元,新合疗报销55%;在区上医院住院起付线只需要400元,新合疗报销75%。“希望家门口的医院越办越好,让咱患者更受益。”王甲一说。

据高陵区医院副院长王芳介绍,托管工作开展后,市第一医院眼科、心内科、妇产科、儿科等26个临床和医技科室都与区医院对应科室进行了深入对接,从科室管理到查房、手术、会诊均直接参与并给予指导,帮助区医院开展更多新技术。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派出28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团队,每周定期在区医院坐诊、查房和手术,针对薄弱科室下派专家常驻区医院,真正做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高陵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据统计,今年1至4月,高陵区医院门急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万人次,出院量增加了1400余人次。

如今,除眼科眼底激光治疗术外,口腔科牙齿种植术、妇科腹腔镜手术、神经外科小脑出血手术等许多在过去因技术原因而无法开展的手术,都在高陵区医院顺利实施。在市第一医院的指导帮助下,高陵区医院开展了真菌检查、冷冻治疗、心脏超声下穿刺定位技术,建立了皮肤科真菌检查室。两院还畅通了双向转诊,将疑难病例上转至市第一医院完成手术,术后再下转至区医院进行康复,患者不仅少跑路、少花费,还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纷纷为托管工作点赞。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投入33亿元

支持7所市级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

西安市作为国家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认真落实中省有关综合医改部署,不断强化政府“四个责任”,围绕体制机制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施“三医”联动,综合施策,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目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层层压实医改责任。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市委、市政府将公立医院改革纳入健康西安、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级城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管理委员会章程,代表政府履行办医和监管公立医院资产运营的职责。

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制定、经费预算等方面,对公立医院改革做到优先安排、优先拨付、优先落实。“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33亿元支持7所市级公立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2017年,市级财政在六项投入方面为直属医院补助经费达到8.6亿元。探索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创新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监管方式。建立改革任务台账,逐项分解到县区、部门、单位。加大督查力度,实行半年督导、年终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评,保证改革扎实有效开展。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

38个医联体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为了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省钱,西安市以医联体、专科联盟作为分级诊疗制度的主要载体,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

在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方面,全市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和52所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累计建成各类医联体38个,覆盖80所二级医疗机构、140所基层医疗机构。

在着力提升医联体内涵方面,建成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莲湖区-西电集团医院区域型医联体13个,让群众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市儿童医院、市第四医院、市红会医院分别组建了“陕西省儿童医联体”、“西部眼科联盟”和“陕西省骨科集团”,让优势专科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及周边,为更多群众提供服务;3所三级医院托管了3所区县级公立医院,7个涉农区县组建了医共体,提升了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西安市扎实推进家庭签约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了全科医学科,共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955个,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292个,累计签约390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6%。

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西安市以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坚持“三医”联动,加快建立运行新机制。完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017年在全市127家一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分步推行了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政策。对于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90%、同级财政补偿5%、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承担5%的比例分担。市财政下达补偿资金1350万元,实际补偿比为5.4%。

西安市强力推进“两票制”,2017年全市375所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进行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耗材“两票制”执行率均达95%以上。成立西安市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完成第一批直接挂网药品1185个品规的议价工作。

为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西安市开发信息平台监测模块,以门诊、住院次均费用、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等21项控费指标为重点,对96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定期监测通报,引导公立医院主动降低医疗费用。

大力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优秀人才

信息化建设让就医更便捷

西安市以深化编制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发展活力。

制定《西安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暂行办法》,28所市属市管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自评工作。市属医院实行了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不劳不得”和坚持向重点岗位及一线人员倾斜的原则,由医院自主进行二次分配,对急需紧缺型高层次人才不纳入本单位年度绩效工资总量。

在引进人才方面,西安市认真贯彻《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医疗卫生紧缺、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对于211医学院校硕士以上研究生,市属医院可以直接签订用人协议。2017年,为市属医院引进专家和骨干人才42人,面向全国引进博(硕)士221人。

为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西安市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628个,开展13个病种(术式)的日间手术试点; 39家城市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依托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区域内信息共享,13家市属医院和长安区医院成功试点手机APP虚拟卡项目,推动“线下实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逐步实现“多院一卡、一卡多用”和网上支付。

“四重保障”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为了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西安市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构建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保险为辅助,民政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大医保”体系。

西安市实行医保政策整合,印发出台《西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方案(暂行)》,于2017年3月1日起全市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将个人住院封顶线提高至每人每年25万,降低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50元、400元),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实现全覆盖。

在继续完善医保制度方面,西安市制订出台了《西安市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了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65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住院总额预付制试点,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病种达到109种。

西安市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在新农合及大病保险方面实行“三免两降两提高”政策、提高医疗救助待遇、政府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建立了具有西安市特色的“四重保障”制度。同时,在市县新农合协议医疗机构开展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及“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1.5%

城市15分钟健康就医圈基本形成

西安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医改工作先进市,其中具有西安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一体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人口一站式报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和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中央和省级媒体进行报道。通过持续不断的用力,西安医改成效显著,改革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从2009年至2017年统计报表来看,全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由76.4岁提高到79.1岁,婴儿死亡率由4.71‰下降到2.72‰;孕产妇死亡率由18.1/10万下降到12.18/10万。

■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7年,各类医联体完成转诊12.4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40%,较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城市15分钟健康就医圈基本形成,初步建立起了各级医疗机构任务明确、合理分工的分级诊疗制度。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后累计为群众减免药费3.66亿元。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620元,补偿参合患者1192.6万人次,补偿总额23.5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7.14%。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3.8万人次,补偿金额1.66亿元,其中最高补偿金额达30万元。贫困人口实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1.5%,切实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占比逐步优化。通过医改监测报表显示,2017年全市96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由2016年的11.9%降低到10.6%,达到省上要求的11%以内目标。其中,医疗收入占比较2016年增长了3.04%;药占比为31.5%,同比下降了2%;检查和化验收入占比降低了1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由2016年的8.55天降低到7.92天。

■市属公立医院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成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学(专)科118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项、省市级科技奖80余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95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13项。

2018年,西安市卫计委将以此次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为契机,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医改部署,以推进健康西安建设为指引,以狠抓落实为主旋律,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分级诊疗内涵建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持续深化各项具体举措,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新闻推荐

李俞兵:以文化“策写”城市史书

  □记者杨世恩  中国广告协会常务理事、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秘书长、陕西省十佳广告人、西安广告行业最佳创业广告人、陕西省十...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