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市补短板 促倍增 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

西安日报 2017-12-09 06:20 大字

为加快补齐西安市金融业短板,实现金融业总量五年内倍增的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金融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有关金融工作的部署,以打造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以实施“十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金融“金三角”建设,补齐金融业短板,促进金融业总量倍增,做大做强现代金融产业,为大西安建设打造“金色引擎”。

二、主要目标

针对“金融总量偏小、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中心作用不突出、资本作用不强、上市企业数量少”五个方面的短板,逐一破题,确立发展目标。

——金融总量实现倍增。到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450亿元左右,5年内实现翻番,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13%左右,年均增速达到13%左右。

——金融机构加速聚集。到2021年,驻市银行业机构超过60家,证券期货业机构超过50家,保险机构数量超过65家。

——金融中心功能增强。到2021年,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初见成效,金融支撑作用充分彰显,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资本力量不断强化。到2021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4万亿元、3万亿元,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股权融资达到400亿元,债券融资达到2500亿元。

——上市挂牌实现倍增。到2021年,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达到300家,5年内实现翻番。

三、实施“十项工程”,实现金融倍增

(一)信贷投放扩大工程

1.扩大信贷融资规模。聚焦银政战略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完善专项激励政策,引导和加大信贷资金对本区域的投放力度。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优势,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将西安市纳入国家开发银行“PPP”试点地区,力争授信额度持续领先省会城市。建立与全国性商业银行总部的战略合作,落实已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对西安市信贷投放规模。发挥中小银行优势,增强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基层网点优势,强化“三农”服务职能。

2.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聚焦信贷风险分担,建立健全市、区县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各区县、开发区要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加强专业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到2021年,全市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超过10亿元的担保公司增至20家,全市机构注册资金总额超过300亿元,在保余额超过1500亿元,重点覆盖大型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为企业信贷融资发挥增信作用。

(二)直接融资扩大工程

3.推进企业上市挂牌。采取境内与境外并举,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与“新三板”齐跑策略,通过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及香港联交所等开展战略合作,加快西安市企业上市挂牌步伐。依托券商、律所等机构搭建企业上市挂牌资源服务共享平台。按照多源征集、公开遴选、滚动入库、分类指导的原则,做大做实全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力争到2021年入库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形成各层级后备企业梯次结构布局。完善西安市企业上市挂牌服务“绿色通道”建设,健全市、区县一站式服务平台。

4.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西安市经济证券化水平。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利用兼并重组、海外并购等方式,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国有平台、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融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鼓励企业发行创新创业债券、绿色债券等创新型债券,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5.发挥基金引导功能。整合市级现有政府类基金,推动设立大西安产业基金,充分发挥西安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工业发展基金、科技种子基金、军民融合基金、文化产业基金等各类子基金的作用。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基金,推动中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引导全国性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西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实现科技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上市培育基金全覆盖,提高产业基金效能。力争到2021年全市各类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万亿元。

(三)保险业提速工程

6.促进保险市场发展。吸引各类资本在西安市发起或参股设立法人保险机构,支持设立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专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保险专营机构、地区总部和职能中心入驻。建立与全国大型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鼓励保险机构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支持西安市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试点。力争到2021年全市保费收入达到86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左右。

7.加快保险业务创新。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专利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围绕“互联网+”开展业务创新。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稳步推进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险等业务,支持企业“走出去”;依托能源金融贸易区建立和完善能源风险投资机制;依托国际港务区大力发展货运保险、航运保险、仓储保险等综合物流保险;依托曲江新区探索开展文化产业保险、演艺会展责任保险等业务。

(四)金融机构聚集工程

8.大力吸引机构聚集。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来西安市设立分支机构、地区总部、后援中心和专营机构。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入驻。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整合和升级。支持设立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类金融机构。推动信用评级、法律、会计、评估等配套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9.做大做强法人机构。推动西安银行尽快完成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力争2021年西安银行位列西部上市银行三甲。支持长安信托整合各项资源,加快上市步伐,成为综合性、多元化、有特色的全国一流信托公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新型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支持西部证券、开源证券通过优化、整合增强资本实力。加快组建市属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推动已有的金融类平台公司转型升级。

(五)金融示范区引领工程

10.加快高新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以建设国内一流的金融创新中心和科技金融示范区为目标,与国内一流平台合作,建设功能完善、要素聚集、交易活跃的“资本大市场”。与投资机构、高校合作,建立“量化金融工程实验室”。与市场化机构合作,创建专注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的“金融科技孵化器”。建立“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智库”。到2021年区内各类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聚集各类科技金融要素的企业超过1500家,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超过5000亿元,金融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11.加快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文化金融示范区为目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及“双创”基金,推进文化资源集聚和产业链形成。推动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支行。支持设立大美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搭建文化创意企业项目融资信用评级平台,加强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建立“文化+金融”网络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到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5亿元。

12.加快经开军民融合金融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国内一流的军民融合金融示范区为目标,以1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基金为引领,到2021年引进国内外知名产业基金30支,管理军民融合基金500亿元。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专项投资引导基金。设立5个以上军民融合支行、军民融合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通过设立1亿元的政府担保基金,探索推进军民融合增信机制。支持军民融合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13.加快沣渭能源金融贸易区建设。围绕“能源金融”主题,打造能源投融资中心、能源定价中心、能源金融产品中心、能源风险管理中心和能源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等“五个中心”。大力发展以能源金融为特色,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融合发展的金融体系,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打造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的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和大西北能源金融中心。

14.加快浐灞新金融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新型金融,搭建100亿元西安丝路绿色产业发展母基金,打造全国绿色金融示范区。推动设立离岸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离岸金融结算业务,打通境内外资金投融资渠道。以金融服务创新为目标,推动农产品价格保险创新和外资保险业务创新,推动建立保险创新示范区。到2021年,聚集各类金融要素企业超过500家。

15.加快国际港务区物流金融功能区建设。支持建立物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等创新业务。发挥中国租赁业西部创新服务基地、陕西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和陕西商业保理试点的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到2021年,培育10家注册资本过10亿元、业务规模过100亿元的融资租赁龙头企业,融资租赁企业超过150家,引入新金融机构200余家。

(六)金融助力“双创”工程

16.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双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并购贷款、银保互动等服务模式创新。建立涵盖“双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鼓励保险公司探索第三方责任险、保证保险等业务新模式,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债券、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双创”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着力打造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贷风险池、金融中介服务等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投资体系,引导社会金融资本转化为促进创新创业的产业资本。

17.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双创”。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核心,积极拓宽科技信贷、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融资渠道。积极搭建“政产学研资”一体化融资新模式,探索科技金融“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创投”五合一模式,支持“双创”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科创企业孵化“硅谷”。大力支持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七)普惠金融提升工程

18.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三农”提供更多普惠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扶贫,协调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助农保”特惠扶贫专项保险推广工作。加快修订《西安市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鼓励农发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秦农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到2021年全市涉农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出资组建村镇银行。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区县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到2021年全市政策性农险品种力争达到12大类,累计提供180亿元的风险保障。总结推广高陵“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经验,到2021年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亿元以上。

19.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加快建立稳定紧密、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探索设立小微企业政府转贷基金,为企业转贷续贷提供有效“过桥”服务。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优化服务小微企业商业模式。积极组建小额再贷款公司,通过同业拆借、资金调剂、资产转让等方式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深化投保联动业务试点,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一体化服务。建成2个以上互联网金融产业聚集区。

20.全面建成金融特色小镇。将灞柳基金小镇打造成丝路基金名镇,到2021年吸引500家基金企业入驻,审批基金募集规模超过5000亿元。推动陆港金融小镇成为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为核心的金融动力中心,到2021年聚集企业超过1000家,年交易额10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将西安民间金融小镇建成民间金融资本新高地,到2021年实现入街企业100家,带动金融投资1500亿元,年利税突破3亿元。

(八)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工程

21.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建设为契机,推进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加快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功能建设,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区内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的境外母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鼓励境外银行、境外投资机构及跨国金融财团入区设立区域总部、职能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等。

22.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平台建设,探索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建立与外资金融机构的高端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完善西安市出口企业贸易融资平台建设,加强项目风险和国家风险信息与管理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

23.大力拓展涉外投融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挂牌、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引导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投资西安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使用人民币在境外直接投资。推动设立海外投资基金,开展境外投资保险,为西安企业海外投融资提供服务。

(九)金融人才引育工程

2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兼职、顾问、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海内外创新型领军金融人才。对金融机构引进的高端金融人才,享受《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市字〔2017〕47号)优惠政策。

2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优秀金融干部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区县政府之间的双向挂职和有序流动。选派优秀金融干部充实区(县)政府领导班子。采取招聘、聘任制等多种形式,加强各级金融办专业人员力量配备。继续办好西安金融产业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等框架内的金融分论坛。加快完善和充实金融业发展咨询委员会(智库)建设。推动组建“西安市政校金融合作联盟”,为西安市金融政策制定、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创新研究、党政干部培训等提供支持。

(十)金融风险防控工程

26.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金融风险事件的牵头处置和协调配合工作,及时处置和稳妥化解突出风险隐患,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7.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现有金融信息和社会信息平台依法整合,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数据库。鼓励发展资信评估和征信机构。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发挥信用助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深入总结高陵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和高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经验,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高新区申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开发区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形成金融补短板强大推力。要按照分工要求,明确职责,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西安市全面深化改革金融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推进金融补短板各项工作。

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西安市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和开发区对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出台《西安市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扶持办法(暂行)》及实施细则,修订完善《西安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奖励办法(暂行)》,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扶持力度,吸引境内外金融资源汇聚。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部门对西安市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区县、开发区在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军民融合金融、绿色金融及普惠金融等领域先试先行,争取成为中省试点或示范区。

强化工作落实。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充分认识补齐金融业短板、实施金融业倍增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考核督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新闻推荐

高陵区纪委信访室敬业奉献解民忧

“感谢你们,非常感谢……”11月10日一名上海口音的老人手拿着一面锦旗送到高陵区纪委信访室干部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之类的话语。这位老太太姓闾,家住高陵区长庆龙凤园社区。因多年前丈夫借款给...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