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

陕西日报 2017-05-03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艳 李艳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这是披荆斩棘、破旧立新的关键五年——五年来,行政、金融、农村、民生等各领域改革在三秦大地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安托管西咸新区,“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铺开,去产能走在全国前列……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红利,也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是追赶超越、更加开放的重要五年——“一带一路”给陕西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使陕西迈上内陆开放的新高地。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国际航线达到45条……陕西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既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追赶超越的陕西,正奏响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 

  全面深改 令百姓“获得感”更多

  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不少人在政府机关办事后的切身体验。今年,西安市公布了第一批群众和企业到市级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共计525项,涉及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国土、规划、房屋等38个部门,都列有具体事项和办理机构地址。这一举措,无不令老百姓拍手叫好。

  五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各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多点突破,次第开花: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陕西省大刀阔斧,向着难点进,向着深入改,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363项。

  全面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去年,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23%,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1万户,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3.8%。

  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进,释放发展新动能。“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成效,国企国资改革突破难点,新组建陕西铁路集团、东庄水利枢纽建设公司、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

  在高陵县湾子乡大夫雷村,村民雷亚荣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8万元发展大棚作物和跑运输,家庭收入翻了一番。通过土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目前,陕西省已向609.54万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外,陕西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设区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城乡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速,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等创出“陕西样本”……

  各项改革的纵深推进,给全省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变化,也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点带面 先行先试作突破

  改革需要实践检验。陕西将试点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试点探索。近年来,全域旅游等一批新的国字号试点落户陕西,80余项国家级试点和60多项省级试点扎实推进,部分已取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在西安,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管理策略、共享设施、教师调配、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教研活动、组织备课、质量监测、评价激励的“九统一”机制,打破各类不同管理体制学校之间的藩篱,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形成的“择校热”和“乱收费”有望得到遏制。

  在延安,医疗集团的组建不仅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为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创造了经验,也为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创设了机制和平台。

  在汉中,“民情直通车”形成县镇村互联互通、县级部门间互联互通、基层组织与群众互联互通的“大网”,实现快速、便捷、规范为民服务,达到“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路”的目标。

  此外,咸阳“互联网+政务服务”、宝鸡陇县“十小警务”、商洛“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模式、安康“飞地经济”等一批试点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特色亮点不断形成。

  “引进来”“走出去”  与世界同频共振

  “在座各位外国朋友可能到过陕西,参观过兵马俑、华清池等名胜古迹,观赏过演绎唐玄宗与杨贵妃炽热爱情的《长恨歌》,也有很多朋友没有到过陕西。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陕西不仅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开放省份。”去年7月5日,在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向世界描绘着陕西的新形象。

  五年来,在开放的舞台上,陕西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契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喝彩。

  陕西省与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丝博会”、“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等一系列大型商贸会展活动,三星、美光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陕西省。柬埔寨、马来西亚在陕设立领事馆,英国等13个国家在西安设立签证中心。

  外商在陕投资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例大幅度提高,有效改善了陕西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在西安高新区,先后有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霍尼韦尔、韩国信泰电子、日本NEC、华为、中兴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入驻。目前,西安高新区拥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千家。

  “引进来”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走出去”也迈出了新步伐。西安隆基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3908万美元开展股权并购;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4082万美元从事国际贸易;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投资1700万美元从事矿产资源开发……

  2012年至2016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7734.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5.9%,高于全国15.1个百分点。

   向西开放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4月1日17:18,随着机车汽笛的一声长鸣,载有41车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西安港,一路向西奔向9312公里以外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标志着西安至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这是西安开行的第四条中欧班列线路。

  自2013年11月28日以来,西安铁路局先后开行了西安至阿拉木图中亚班列,西安至华沙、西安至汉堡、西安至莫斯科的中欧班列,线路连接中亚、辐射欧洲,截至今年4月1日,班列已安全运行1220天,累计发运出口货物总重47.4万吨,成为促进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国际贸易通道。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围绕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以及金融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为向西开放书写了新的篇章。

  五年来,陕西省加快完善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先后开通了西安至赫尔辛基、莫斯科、巴黎、阿拉木图、罗马、旧金山、悉尼、墨尔本等国际航线,使国际航线达到45条。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指廊正式启用,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可满足5-7年国际业务发展需要。2016年,又开通了西安至阿姆斯特丹货运航线。

  “立体丝绸之路”的框架正在形成。

  便捷的交通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中俄、中哈、中吉等国际合作园区正加快建设;陕西在中亚国家建立了7家工厂,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迄今超过100个。

新闻推荐

高陵区与浙江海龟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通远“创想小镇”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签约现场高陵区领导与客商现场交流通远创想小镇规划图通远街道何村新社区高陵区文体中心效果图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高陵场畔通远坊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小镇...

高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陵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