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在高陵建成并闭环运行 破解垃圾围村 让群众幸福感更强

西安晚报 2017-04-27 06:02 大字

4月26日,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启动仪式在通远何村新社区举行,标志着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在高陵建成闭环运行。这也是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其运行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高陵区充分借鉴日本、以色列、港澳台及浙江金华市金东区2.0版本和杭州五四村3.0版本模式,采取合作共建模式,引入陕西明堂环卫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推广、建设、运营、处置等全链条服务,进行了智能化提升,着力打造4.0版本。即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新理念,引入新的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两网融合技术,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三大硬件设备和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有机融合,科学有效地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在分类环节,采用村民简单好记的“二级四分”法进行,即农户按“可烂”和“不可烂”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分别投放到门前分类桶内,由环卫工上门分类收集垃圾,“可烂”的运送至何村垃圾堆肥房,经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烂”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两类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由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按“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运至垃圾填埋场做无害化处理。

目前,高陵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阳光生物有机发酵堆肥房、微生物机械高速堆肥房、垃圾分类车辆停靠充电冲洗点、渗滤液收集存储池等分类终端设施已经建成。并配备了全省第一台零污染、零排放、纯电动的新能源机械化环卫清扫车,设置了4处集中分类垃圾收集点,为全村466户农户门前安装分类垃圾桶,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运行”。据统计,何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000公斤,实行分类后,预计可实现垃圾减量约80%。

高陵区将在何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全面铺开”的目标和思路,全域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逐步建立健全“源头分类、就地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治理模式及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让百姓享受垃圾分类带来的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程静

新闻推荐

高陵博物馆开馆成为高陵新地理地标和文化地标

阳光讯(实习记者孙建利)3月30日上午,高陵区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高陵博物馆历时2年多建设,正式建成挂牌对外开放。开馆仪式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边雅妮主持,省、市文保部门领导应邀出席,高陵区领导...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