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水的变迁

西安晚报 2017-04-09 00:00 大字

□王来生

现在人们虽然用的是自来水,但那漫长的凿井饮水的岁月和那一眼眼让人牵肠挂肚的水井,却是我抹不掉的记忆。

凿井饮水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周书》载,“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到战国时期,开凿水井已很普遍,但多是人工开挖的简陋浅井。西汉时期,由于砖的广泛应用,水井出现砖砌。提水工具,最初十分简单,人们多用绳索或木杆绑上取水器具,从井中提水。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应用了简单机械杠杆,即把一横木支在木柱上,一端用绳挂一水桶,另一端系上重物,两端上下运动以汲取井水。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应用了辘轳。西汉时已经开始应用滑车,即用绳索或链条依次绕过滑轮所组成的起重牵引装置,用畜力或人力牵引汲取井水。据史料记载,高陵地区泾渭河高漫地带,在魏晋以前,人们先后采用杠杆、辘轳和滑车汲取井水饮用和灌溉田地。唐大和二年(828年),“宫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发给沿郑国渠百姓以灌水田。”这种用牲畜牵引或人力推拉的水车,开始在郑国渠沿线和泾渭河高漫地区及一级阶地推广使用。

据父辈讲,我所居住的高陵张卜镇十里村,在清末建村时凿有一眼辘轳井。1946年,因暴雨成灾,井壁坍塌而报废。灾后,我二叔父领几位村民在我家门前另打一眼辘轳井。井口圆形,直径60多厘米,用青砖砌成。井口一边用青砖修建有井庄,其上固定着辘轳芯子(轴),芯子上安装着有手把摇转的辘轳,辘轳上系有井绳和捏钩。为了避免辘轳与芯子的摩损,芯子上装置有铁键,辘轳内壁安装有铁钏,绞水前再涂上润滑油,既减少摩擦又省力。每天早晚,打水的村民络绎不绝,辘轳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响和村民谈天说地的笑声,给村子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下午,生产队的一头小牛犊撒欢时坠井而亡,全村人不忍心杀牛吃肉,二叔父为此闭门落泪。后来,生产队派人填埋了这眼井,后又因地下水位上升,家家户户开始打压水井。

因用手压把柄汲取井水,村民称之压水井。即运用杠杆原理,在井头(井上抽水装置)抽水铁管上焊接一支点装置,将一铁制横杠固定其上,一头连接管内装有橡皮碗(活塞)的吊杆,另一头为手压把柄,只需给抽水管内灌进一瓢水,手握把柄下压上送,反复上下运动,井下水在压强的作用下流出井口。这种井打法十分简便快捷:先用锨挖一坑,再倒一桶水,待半小时后,用一根口径约3厘米、长4米的塑料管子,下端安有30厘米左右长的铁锥或木锥,两人握住塑料管子在水坑内使劲地向下压,不到十分钟,压水井就打成了。将塑料管子与井头抽水管连接好,就可以手压把柄抽水了。我和儿子给我家打压水井,不到半个小时,4米深的压水井就打成了。再经过数小时连续抽水,直到井水由浊变清为止。1991年我家盖房时,渗砖和灰,砌墙,这眼压水井以充足的水源保证了新房的顺利建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村地下水位下降,压水井干涸,户户断水,村民开始打罐罐井。这种井因形似瓦罐儿,农村人称罐罐井。这种井的打法与专业打井队在田间钻打灌溉机井相似,即用钻机向地下不断地钻探,一般深度50~80米,井口径30~50厘米。打成后,向井内放置预制好的水泥井瓮。下井瓮时,用吊链钢绳向下放,同时用竹条和铁丝将一节一节井瓮竖直固定好,一边向下放一边固定,待井瓮安装好后,还要用小石子将井瓮外壁填充夯实,即可用水泵抽水,直至水清为止。

2009年秋,高陵县自来水厂给我村引来了自来水。从此,村民告别了凿井吃水的历史。

新闻推荐

胡润泽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 在泾河北岸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本报讯(记者赵辉)春光无限好,添绿正当时。3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胡润泽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100余人前往泾河北岸,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优化西安生态环境和大西安建设增...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吃水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