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蓝色大棚里孕育的新希望 设施农业铺就农民致富路

西安日报 2017-01-04 00:00 大字

高陵区通远镇何村无公害蔬菜大棚。(记者 杨力 实习生 张稳政 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高陵区调研时强调,抓好两个环境提供一流服务,构建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产业。在通远镇何村新型社区,王永康走进蔬菜大棚看长势,走进农户问收入,鼓励村干部努力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闫珅 

站在高陵区通远镇何村二层小洋楼的房顶上,你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观,这里的日光温室一座连着一座,犹如海洋一般,在这些泛着蓝色神秘光泽的大棚内,正孕育着绿色生命,孕育出当地农民致富的希望。

年前,何村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农民以种粮为主,人均收入低于高陵区的平均水平。而如今,何村的土地上几乎全是大棚,至今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栋,人均1.3栋,大棚菜已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何村也从一个以种粮为主的穷村一跃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小康村。

土地流转

%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种菜、卖菜,走设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高陵区一直有着自己的探索。

“耳朵听着水声响,眼窝看着黄瓜长。高陵豆角高陵瓜,高陵芹菜一枝花。”年前,何村开始盖大棚,看准了城市蔬果的商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菜、卖菜、装菜、建冷库、搞运输、跑销售……现代农业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他们的无公害蔬菜也闯出了销路、打出了品牌。随着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项目的引入,高陵已涌现出多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承包耕地已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是抓手。高陵对全区土地进行测绘、登记、确权,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坚实保障。有了土地流转政策后,一些村民通过转包、互换等形式,将土地进行调整,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使一些想种植大棚菜的村民的愿望变成现实,收益也增加了。

在何村,有不少本地“打工族”,翻地、摘苗、授粉……靠着干农活养活自己。由于现代设施农业打破四季之分,农民一年“上班”个月,收入就有一万五,加上土地流转费,钱袋子自然更鼓了。在坚持依法、自愿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出租、互换和转让形式,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不仅壮大了规模经济,而且带动了本地及周边邻县大批劳动力就业,让大棚菜成了何村生金流银的朝阳产业。

经纪人卖菜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

芹菜是最普通的蔬菜。它价格最低时,跌到几分钱都卖不出去,曾出现过菜农直接用旋耕机将芹菜旋掉烂到地里的新闻。但最贵时,这芹菜却卖出了每斤两块五毛钱的好价钱,而且供不应求。“去年春节前,全村的芹菜上市后,从七毛钱起步,一路飙升到每斤两块五毛钱。全村芹菜卖了万元的有6户,卖了万元的有多户,卖了5万元的有百十户,村上7组的王平利,3亩8分地芹菜,就卖了9万元。”村委会主任史安民说,仅芹菜一项,便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小芹菜咋卖出大价钱?这就有学问了。

何村村民人,却有名蔬菜经纪人。“想要卖出好价格,就要错峰上市。”史安民说,去年元旦正是芹菜的断货期,这时候其他地方忙于供应春节期间的黄瓜、西红柿等高档菜,而何村人开始出售芹菜,市场上也只有何村芹菜,又有价又有市。做大棚蔬菜不能只盯着棚里看,“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把握好市场,设施农业才能做得红红火火。

何村大棚菜产业发展起来了,年产各类新鲜蔬菜3.5万吨,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元。“村子这几年能够发展起来得益于创新,离不开科技,下一步使育苗、培训、加工一条龙,尤其是一棚可种两层菜,让种植走向立体,实现一年收三料,四季有蔬菜,真正将日光温室大棚发展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史安民说。

技术创新   

让现代农业惠及更多市民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万亩。(五年间,蔬菜产量从年的.6万吨增加到年的.7万吨,增产.1万吨,增长.9%。蔬菜总产占全省的.4%。)按平均水平看,自给有余,但适合为冬春淡季生产的日光温室只有7.6万余亩,冬春季每月蔬菜供应不足5万吨,而五六月旺季月产量达多万吨,淡季月产量仅占旺季月产量的八分之一。

这就带来了旺季卖难现象时有发生,淡季供应量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对蔬菜需求。

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市农林委主任冯慧武告诉记者,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问题的关键,让冬季不再成为蔬菜生产的淡季,四季大棚有菜收。为此,市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农林与水利、交通、科技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快推动“菜篮子”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万亩,大棚万亩,中小棚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万吨,努力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有力保障。

上世纪年代初,郊三区菜田面积占西安市%以上。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老的生产基地变为城区,郊三区蔬菜面积快速缩小,而远郊区县新的菜田面积快速加大。如今,粮区变菜区,粮农变菜农。在西安市,还存在着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水平不高,菜农作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设施农业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如何以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惠及更多农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建明表示,生态循环农业应是未来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西安市应在条件允许的区域推广生态循环大棚、“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着力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农业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李建明建议,还应大力支持蔬菜生产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新品种的繁育与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和民间科研力量两方面积极性,大力培育和推广新优品种。对于生产面积达到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及蔬菜产品的深加工等。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以农业技术创新武装农民,让农村出现更多的何村史安民,让现代农业惠及更多市民。

新闻推荐

2015年商洛市县域经济取得“三进一平”好成绩

本报讯(通讯员王珍)近日,年全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出炉,商洛市取得“三进一平”的好成绩,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分别位列第位、第位、第位,宜君县位列第位。与上年相比,耀州区持平,王益区、印台区均前...

高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陵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