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日报》关注西安高陵区将派出所职能下移到村 “家门口”的派出所

西安日报 2016-09-22 00:00 大字

■《人民日报》记者 龚仕建   

地处陕西省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区交界的陕西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生王村,曾经治安隐患较多,综合服务薄弱,村民办事很不方便。去年初,镇政府和派出所职能下移到村,“工作站”“警务室”“治安巡逻队”在村委会联合办公,让街镇干部、公安干警和村组干部能随时有序地在村组社区为群众服务。

高陵区政法委书记张军利介绍,过去,高陵区88个行政村只能依靠17个中心警务室进行辐射,专职驻村民警无法顾及所有的辖区,其他警种也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在不增加警力编制的情况下,为村和社区配齐警务室、配足民警,解决诸多治安管理问题?为此,高陵区建立了“一村一警一站一队”工作机制:用机关民警下沉包村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用村委会现有场所,配齐警用设备,连接公安网络,解决警务室建设问题;公安牵头,挖掘现有街镇干部和有工作潜力的村民,组建护村巡逻队,解决群防群治问题。高陵区在全区88个行政村和18个社区各建立1个公安警务室,挂辖区街镇政府工作站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每个警务室(政府工作站)进驻1名公安民警、1名辅警、5—7名街镇包村干部,联合社会力量组建1支7—15人的治安巡防队。驻村(社区)民警分为专职民警与包村民警,包村民警以公安分局机关民警为主,每人负责一个村,每周定时入村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联动互动模式。属于公安业务的,由驻村民警当场处理解决,不能直接处理解决的逐级上报派出所和公安各业务部门,按职能划分处理;非公安业务的,由包村干部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街、镇,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以前群众办理业务都要去区里找有关部门,现在一些简单的业务在家门口驻村工作站和警务室就能直接办理,甚至一个电话就能得到迅速解决。把街镇政府、派出所搬到群众“家门口”办公,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四个一\’工作机制并不单纯是公安机关的事情,它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高陵区区委书记杨晓东说。原有的街办乡镇和公安基层派出所由“两张皮、各顾各”转变为“工作站”和“警务站”合署办公;党、政、警三方融合,由被动接待群众转变为主动深入群众;由派出所和街办乡镇各自为政转变为彼此相互监督与促进。

“服务加强了,治安力量也强化了,”西安市公安局高陵分局局长李全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公安部门在24小时内就查获一起藏匿、贩卖毒品案件,这要归功于‘四个一\’机制带来的群防群治力量的加强。”去年3月试点以来,辖区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入室盗窃、“双抢”等多发性侵财类犯罪同比下降37%。通过日常走访和群众提供线索,先后破获320余起盗窃、传销、吸毒等案件,教育了受骗群众,挽回了受害者的经济损失,有力地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

据悉,目前,各派出所已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和10个政务微信群,设立了1000余个警情政务公示牌,发放8万余张警务联系卡,加强了驻村民警、工作站人员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辖区的治安动态和群众需求,进一步融洽了干群、警民关系。

(原载201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治理方式 西安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治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英实习生高矗)年月日,西安市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治理方式,强力推进综治工作。据了解,年,西安严打整治成效显著、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扎实有效、...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