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国宫室今何在张德臣

咸阳日报 2010-10-18 00:28 大字

秦咸阳宫1号宫殿复原图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这里所谓“秦”既指秦国,又指秦王嬴政,嬴政13岁继位,公元前238年(王政九年)4月,按惯例在雍(今宝鸡凤翔县城南)蕲年宫斋戒,举行加冠礼,佩剑亲政。公元前230年(王政十七年)出击关东,进行统一战争。“写”是描摹,“仿”是模仿原样,并取其所长;阪同坂,指高低不平的斜坡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秦国每打败一个诸侯国,便派画师把该国的诸侯宫室描画下来,照原样重新建造在咸阳北面的斜坡地带,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直到泾、渭二水,殿屋间天桥回廊相连。还把从诸侯手中得到的美人、乐器充实到宫室。

表面看来,秦国对待他们很宽厚,非但不苛刻,反而让他们仍然像当年作诸侯那样,其实这是秦国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软化、笼络手段。虽然不同于软禁,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以便监视他们,防止他们思念故土,东山再起。从此,六国诸侯已失去了手中的权力和采邑,不象往日那样耀武扬威了。俗语“咸阳侯没采”就是讥讽这些没落诸侯王的。

上世纪60~7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渭城区东乡原上及半原区发现有六国风格的陶建材遗物。如窑店镇毛王沟附近宫室遗址出土有楚国瓦当,怡魏村有齐国瓦当,柏家嘴有燕国瓦当,为考证和确定六国宫室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地形地貌看,这一带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描述也完全吻合。六国宫室也不可避免地毁于项羽西屠咸阳时,司马迁写《史记》时,这些宫室荡然无存,他有可能作过实地考察,因而才描述得如此确切。

文字瓦当是考古断代的重要依据。据悉,过去在渭城发现过“楚”字和“卫”字瓦当,有的学者作出了六国宫瓯“用其国号以别之”的判断。虽然陈直在《秦汉瓦当概述》一文中辨证说“卫字瓦当为未央卫尉官署所用之瓦”,否定了宫瓯标“其国号以别之”的观点,但绝大多数人认为“楚”字和“卫”字瓦当是六国宫室建筑遗物,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未央宫的“楚”字和“卫”字瓦当怎么会到咸阳北阪呢?《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秦灭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秦作六国宫室,不仅仅是写仿,而是取其所长,为秦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秦的一些建筑,使之既有其原风格,又同咸阳宫建筑能比较接近或协调起来,“是当时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的技术经验的融合和发展,代表了当时建筑学的新水平。”

“雍门”的位置有几种说法。其一“在高陵县”(《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说);其二在“今岐州雍县东”(同上书《正义》);其三,在汉长安城“西出北头第三门”(《三辅黄图》)。以上三种都不能自圆其说。泾水、渭水虽流经高陵,而泾水在今高陵县张卜乡入渭,西距咸阳宫较远,而雍县之东离咸阳二三百里,汉雍门又在渭河南,至少司马迁不会混淆。其四,是咸阳城的一个门。《汉书·外戚传》:“钩弋夫人父死长安,葬雍门。”颜师古注曰:“雍门在长安西北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里。”《水经·渭水注》条:“渭水北有杜邮亭,去咸阳十里,今名孝里。”今考古证实塔儿坡有战国至秦建筑遗址,地面可见夯土及瓦当残片,还有无名冢,有可能是雍门及雍门宫(《战国策·秦策》高诱注》)所在位置。

正阳镇东史村北秦建筑基址,地形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地表有大量秦板瓦、筒瓦、瓦当、铺地砖残块及少量器物残片。徐家寨遗址在徐家寨村北50米,文化内涵和东史村相似,唯独地面还保存完好的一段路面。正阳镇庇李村北遗址、窑店镇三义村二、三组北崖上两处遗址内亦有大量秦代砖瓦。由此来看,秦时的咸阳“北阪”大致范围为西起渭阳街道办塔儿坡,东至窑店镇徐家寨一带的台阶地。因近年在塔儿坡和任家嘴发掘了大面积的战国墓葬群(任家嘴还有春秋墓),据推测,这一带地下可能仍有成千上万或几万个墓坑,那么“雍门以东”当指今塔儿坡以东。仿作的六个宫室不可能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群体建筑,这些宫室无疑就坐落在今渭城区北原一带。只是由于缺乏系统发现和发掘,在硬件上还不是很充足罢了。 (C)②

新闻推荐

咸阳古渡 与历史相恋千年的码头

渡头欸乃,渭河号子,正为历史天空挥之不去的古老声音。(资料图片)民国的贸易通道时期,咸阳古渡成为最繁忙的贸易、客运要道。(资料图片)1934年,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等过渭拜祭,成为历史的一个片段。(资料...

高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