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与红色经典

甘肃日报 2021-04-20 03:02 大字

陈华文

每个时代自有其文学风貌和文学精神,文学总是以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将时代、家国、社会和个人紧密地联系起来。汪兆骞的《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一书,讲述1949年至1966年间关于中国文坛的一个个故事,为读者多维度、多视角领略这段时期的文学风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是时代的精神风向标,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1949年—1966年时期的文学,简称“十七年文学”。这个时期的作家们,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用满腔的爱国热情,以现实主义为主基调,主要围绕革命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宏大叙事,纷纷深入火热的生活进行创作。“十七年文学”是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优秀作家和红色经典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

本书的内容涉及丁玲、老舍、曹禺、赵树理、冯雪峰、聂绀弩、王蒙、柳青、萧也牧、沈从文、张爱玲、孙犁、杜鹏程、曲波、王愿坚、茹志鹃、峻青、周立波、李準、草明、宗璞等40多位作家,为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画像”。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构成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启幕史。在写作风格上,作家的创作故事和代表性作品的评论相互交融,述评结合,文本厚重而丰满。

“十七年文学”期间,活跃在中国文坛的作家们,挺起知识分子的脊梁,迎接新生的共和国。在新中国的怀抱里,他们自发地讴歌新时代,讲述神州大地历经的沧桑巨变。

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作品,在文坛有很高威望。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保持高昂的创作热情。为了艺术地再现北京城市建设的火热场景,他到龙须沟工地采访并体验生活,随即以每天三千字的速度,创作了三幕话剧《龙须沟》。剧本创作出来后好评如潮。

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赵树理是一位不动声色的文学高手。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主编《说说唱唱》杂志。为了让这本刊物一炮打响,他自己动手创作鼓词《石不烂赶车》,后来还创作新式婚姻主题的短篇小说《登记》。他在创作中充分汲取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的营养,使作品风格清新、雅俗共赏。

新中国成立后,柳青调北京担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和副刊主编。他惦念着农村和农民,主动落户陕西长安县农村,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历史背景,创作了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这部作品,无论是对柳青个人的创作,还是对中国文坛而言,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59年,小说出版后他收到一万六千多元的稿酬,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柳青把这笔钱交给了人民公社,支持工农业建设。

冯雪峰曾经参加过长征,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担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善于发现文学新秀和优秀的作品。1949年底,冯雪峰见到三十出头的杜鹏程创作的《保卫延安》,迅速被这部小说的主题、故事、人物和情节所吸引。读完后,他三天内两次致信杜鹏程,认为这部小说将会产生广泛影响。不仅如此,他还专门撰写了两万多字的评论。为了发掘青年才俊,培养文学新人,冯雪峰是不遗余力的。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一书中讲述,“十七年文学”期间的作家们,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化为创作指南,红色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孙犁的《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吴强的《红日》、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梁斌的《红旗谱》系列小说、罗广斌等人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红岩》、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每部作品背后,都饱含着作家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这些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广为流传,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无形中也是一次次的红色思想教育。正是一位位作家和一部部作品,构成了一个时代璀璨的文学风景。

阅读本书,给笔者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呼唤精品力作,期待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对于作家来说,要保持创作定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抵达人性的深处,用赤诚之心,创作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汪兆骞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无资质、乱倾倒、沿途遗撒 西安通报9起渣土车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4月15日,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组织召开全市城管执法系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典型案例通报会。通报9起...

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