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更名引发震荡 中超能否职业起来?

西安晚报 2021-01-05 03:22 大字

河南建业主场作战,许多梯队小队员来到现场观看。IC Photo供图

足协中性名新政出台,河南建业俱乐部拟更名为洛阳龙门,这本是建业老板胡葆森的无奈之举,没承想,捅了河南球迷的马蜂窝。

省队变为市队?

河南建业变成洛阳龙门,主场自然要从郑州迁移到洛阳,但河南球迷愤慨的根源不在于主场变更。职业联赛初期,河南建业主场曾长时间设在新乡,无任何异议,主场在新乡,队名仍是河南队,自然能号召全省球迷。

现在的问题在于,河南队成了洛阳队,省队成了市队。记者相信,郑州球迷不介意球队主场搬迁到洛阳,他们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要为洛阳的一支球队掏心掏肺、热血沸腾?

胡葆森舍河南改洛阳,洛阳方面肯定给出了诱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放在往年,这些利益不足以让河南建业改名,毕竟每年几亿的真金白银掏着,全当给建业集团打了广告。现在足协要求中性名,建业这个牌子没办法打了,所谓砸钱也要砸出个响声,现在砸钱砸不出动静,索性“卖身求生存”。

中性名的杀伤力有多大?

参照欧洲职业联赛成熟的模板,足协中性名的要求一点毛病没有,拜仁就是拜仁,曼城就是曼城,巴黎圣日耳曼就是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东家再怎么更换,俱乐部名称绝不改变。中国这儿,基本是换一个老板更一次名,1994年的沈阳六药变成后来的广州富力,名字都换了N次了。还有深圳队,二十多年来换了多少个名字,谁能记得清。

足协的初衷是,职业俱乐部是独立实体,不应该成为投资人的依附品,必须具备独立造血功能。

现实却非常残酷,中国俱乐部的造血功能十分有限。论票房,恒大最火的时候,票房惊人,但一年也不可能超过一个亿,还不够一个超级外援的花费;几年前那个创纪录的中超电视版权费用,即使全拿到手,平摊到每家俱乐部也不过几千万;球队广告收入也大体类似,数额挺迷人,但和投入比起来也算不了啥。

限薪令之前,中超俱乐部投入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几十亿,投资人疯了吗?为什么要干这赔本的买卖?他们唯一的利益输送就在球队名称上,那是最好的广告载体。大连万达、广州恒大两支球队给王健林、许家印晋升顶级富豪立下大功,河南建业与浙江绿城也因足球获益。

中性名切掉了中超投资人最大的一块蛋糕,俱乐部因此向纯粹的职业俱乐部发展,但纯粹的职业俱乐部目前有养分足够的土壤吗?

纯职业俱乐部的血泪史

中国有没有纯正的不依附投资人母公司的俱乐部?有,绝对有,据记者所知,陕西就先后有这么三家俱乐部。

第一个是陕西国力,国力老板李志民做外贸起家,1995年在八一主场设陕西的运作中,的确赚了一笔,认为中国职业俱乐部是可以赚钱的,第二年成立国力俱乐部,从此掉进了一个大坑。国力当年在陕西的品牌号召力丝毫不亚于恒大在广州的号召力,但许家印手里有个地产公司,通过球队号召力可以卖房子,无奈国力麾下没有产业,品牌再响亮,手里无货可卖。

李志民错过了两次翻身出坑的机会。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原本拿到了一个电池项目,当时做这个项目的都赚大发了,但李志民手里一有钱就往足球上投,始终没有腾出资金让电池上马。第二个机会是国力杀入甲A时,西安一家国企愿意以一亿左右的价格收购俱乐部,尽管当时李志民已经捉襟见肘,尽管一亿资金足够让李志民赚得盆满钵满,无奈他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因为当时国力太火了,李志民太风光了,在西安,李志民走到哪里,别人说他是国力老板,身边人都会肃然起敬。这个光环陪伴着李志民走向破产。

国力之后,陕西迎来了浐灞俱乐部。人和集团是浐灞的投资商,但俱乐部基本在自负盈亏,2010年浐灞俱乐部和恒大一起大投入,花的都是赞助商的钱。那一年赞助商蜂拥而至,都是中建、绿地、中新这样的大金主,几千万的大额赞助,当时冠名、胸前广告都卖完了,中新居然花几千万冠名了体育场。年底,俱乐部账面上还躺着不少钱没花完,那一年,浐灞俱乐部真正盈利了。

和国力一样,人和俱乐部也做不到“带货”,人和集团主业是地下防空工程的开发,俱乐部名头再响,无法给母公司带来广告回馈。所以人和俱乐部多次更换主场后意兴阑珊。

现在的陕西长安竞技俱乐部更是一家纯粹的自负盈亏的俱乐部,投资人是经纪人出身,名下没有通过广告效应获取回报的产业。每年俱乐部都在忙着拉赞助,那几乎是球队的生命线,原本球队最大收入是大秦之水的冠名费,中性名政策一出,这笔收入眼看也要泡汤了。记者贺晓龙

新闻推荐

假期气温回升 畅游!

本报讯(记者王海鹏实习生杜康琪)连日降温是否会带来2021年的第一场雪?元旦假期天气是否会回暖?记者从省、市气象部门了解...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