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写长安 ——记长安画派及其艺术传承
赵望云作品。资料照片
吉武昌
人们言说长安画派,必先要从其奠基人、创始人之一的赵望云说起。也一定要惊叹那孕育并成就了众多艺术大家的赵氏艺术谱系,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富有传奇的生动话题。赵氏艺术谱系,从赵望云起始,至黄胄、方济众、徐庶之、赵振霄,延至赵振川、赵季平等。他们都以个体的艺术生命律动,续写与展示着这个谱系主体生命火花的烂漫与艺术峰顶塔尖上的闪光。在这其中成长起来的方济众、赵振川,将自己的个体安排进赵氏艺术谱系中主体艺术生命意志的序列,并始终遵循其谱系的内在规律,又以自己的睿智卓越,不断丰富着长安画派的美学品质,并以自己的形式与风格解释着生活艺术的当代意义。
赵望云的农村写生之路
中国封建帝制历史至清末已经腐朽衰落。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显然已无法跟上世界历史进步的步伐。落后就要挨打,故而处于20世纪的任何一个中国人,其生存命运与行进之路都要和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苦难及奋斗觉醒的历程联系在一起。
赵望云出生于河北束鹿乡下一个兼营皮货的农家。20岁那年,青年赵望云怀揣抱负与艺术理想来到北平求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赵望云内心产生强烈的思想波动。“提倡民间的表现十字街头的艺术”的口号,让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学子于情感深处终于寻觅到了一条以新文化理想革新中国画艺术之路的思想支撑点。年轻的赵望云通过一系列乡村人物写生《疲劳》《风雨下之民众》《雪地残生》等在进步报刊上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而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家国情怀、平民情结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清新气息,也得到社会各界民主进步人士的高度赞誉与共鸣。
正是因为赵望云于20世纪20年代开辟的直面人生、表现农村生活的艺术之路,才使其以后的艺术人生轨迹顺应了社会变革与艺术革新的潮流,才会在此后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表现新生活、体现民族审美情怀和民众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才有以后“开宗立派”式地走向变革面向生活的中国画时代新风,才有赵氏艺术谱系独特的师徒教育方式培养出数位艺术大家的艺术现象。
艺术奠基与长安画派兴起
“五四”运动以后之中国,社会形态机制变革可谓翻天覆地。而于艺术形态领域之变革,则使得中国艺术客体表现与艺术图式确立得到了前所未有之拓展。长安画派的形成便是如此。
长安画派的诞生,把陕西艺术再次唱响。由此也真正地掀开并续写了中国绘画由传统古典形态向现代样式转型的新篇章。而这个以西安画家群体为核心力量,以大西北为艺术创造基地,奠基于20世纪40年代、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成熟于20世纪60年代的长安画派,其奠基者、创始者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便是赵望云。
回望赵望云,其艺术之基石首先是一种艺术思想,一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辟的面向人生、直面生活的写生之路。赵望云先生早期的艺术已具有时代性、全国性的影响,其艺术本身在20世纪40年代已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系统。20世纪40年代,他定居长安之后,带领弟子深入西北,深入民间,进行艺术教学创作活动,开拓了西部风情自然人文写生的新局面。他的崇高威望、人格魅力以及作品反映出大西北雄浑壮阔、朴实自然的笔墨神韵,无可置疑地奠定了他在长安画坛的地位。
血缘延续与艺术“酵母”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制下学校之所谓纲领式正规教育,乃是近代西学东渐、引西润中之结果。赵望云青年时期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的洗礼,虽然他的艺术人生观及艺术教育理念是中国式的师徒传受方式,然而,他灌输给其弟子与子女的却是尊重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文进步思想。赵望云用他真挚的家国情怀与艺术人生理念引导弟子把握住明确的艺术方向,传递给弟子一些艺术规律与方法,但是对于个体的艺术创造,赵望云却让学生到自然到生活中去自由寻觅。对照黄胄、方济众、徐庶之、赵振霄、赵振川及赵季平等人的艺术轨迹,我们会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人生抉择与艺术之路主要来源于环境浸染或者说赵望云的直接教诲与人格影响。
理论家李松说赵望云的创作“在当代中国画的革新里面起着一种‘酵母\’作用。这种‘酵母\’只要取出一小块来都可以得到很大发展”。李松说的“酵母”,其实就是关中人蒸馒头、烙锅盔之“酵面”。辨析赵望云的“酵面”作用,从形而下之“技”看,这是赵氏艺术谱系中艺术传承之“看家本领”;从形而上之艺“道”诠释,这是艺术共性与个性的形象生动写照。列数赵氏艺术谱系:大弟子黄胄,内质灵运,大气自信,以西域新疆为生活原点,取人物风情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艺术生活速写新疆地域人文气象,笔触奔放生辣艰涩,年轻时代就已取得卓越成就并耀眼于世。二弟子方济众性情敦厚,以家乡汉水巴山人文风貌为生活元素,又凭自身诗意情怀与人文素养,技撷古今,兼容中外,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诗意山水图式。徐庶之扎根新疆40年,把自己的情感、生活、精神真正铸入天山南北,倔强坚韧,树立了西域风情山水人物新画风。其长子赵振霄与四子赵季平,虽未走上美术之路,然而,父亲却用民族情怀与朴实情感,引导他们两个走上了艺术为民生、语言融民间民族的艺术之路。赵振霄在父亲鼓励下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至今响彻三秦大地,赵季平更是一位谱写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大师级人物。师徒子弟之成就与影响在不同的艺术领域绽放光彩,他们的艺术个性、艺术语言风格也皆显独特。
以赵振川为例,其幼年时期经历过家庭的快乐,少年时期感受了家国命运的多变,青年时期几乎都在艰辛的生活环境中磨砺度过。或者是基于连续的命运变化引发出内心深处对艺术生存的担忧与时代风云的茫然,故而赵家子女的青少年时期,赵望云实际上也没有专门的时间与心思,刻意留意或要求其子女随他学画。大概在1961年春季,一次不经意间的速写,赵望云发现了儿子赵振川的绘画天分,从此便有了寄希望于儿子传续他的绘画之路的意愿。
其后,赵望云便把赵振川带到了当时由西安美协创研室举办的中国画学习班,并且让石鲁先生手把手教赵振川画画。然而赵振川真正地感受父亲画画,还是赵望云第五次的西北写生之行,初涉画事的赵振川陪同父亲去西北写生。那次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写生,历时百余日。一路所见到的荒漠秃岭、戈壁滩、小毛驴、大骆驼、古柳以及劳动者……牵出了他自小在父亲的画幅中见到的最熟悉的东西,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精神情怀。随父亲一起的西部之行,终于激活了赵振川流淌的血液里不断浸淫的艺术蠕动和骨体里粘连依附的对绘画的原生律动。
1964年,赵望云用豁达的胸怀,把儿子“安顿”在宝鸡陇县李家河普陀队。在那里插队8年,艰苦但充满田园生机的乡村生活磨砺,让赵振川的思想与精神从此得以“脱胎换骨”,灵魂深处也得到了彻底洗礼。这段生活经历现在看来是赵振川“重走”父亲赵望云青少年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之路,也是凝练其家国情感与精神意志的插曲。
灾难困苦的年代,赵氏子女常常深切感受着年迈的父亲面对残酷现实所凸显出的纯正人格境界与豁达乐观胸怀,体验着父亲视艺术如生命的忠诚与热爱,他们同时更要于风云变幻之年代,不断磨砺自己生存竞争及人生奋斗方向抉择的能力。
赵氏艺术谱系与长安画派之传承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长安画派的繁荣时期相当短暂。方济众重返长安画坛后,为使长安画派的薪火传续,主持创建了陕西国画院并首任院长。国画院成立初期的1982年,他亲自策划并举办了规模空前、具有高学术品位的“中国画研修班”,亲自出面从省内外请来一大批文艺界名人讲课,来自省内的50多名青年画家在刚成立的条件非常简陋的国画院接受为期3个月的系统培训。这个学习班的举办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晚年的方济众先生,不断感悟反省自己的艺术道路,提炼自己的艺术主张。先生临终前所说“为什么别人画的是画,我画的是生活?”“过去那些画大部分是写生,不是画”等等看似朴素简单的话语,是先生一种精神上的顿悟、认识上的反思、审美本质上的深化,也是长安画派艺术思想的升华。
历史地看待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陕西美术界,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的长安画坛,短短几载便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而这个时期正好是方济众主持陕西美协业务工作并以陕西国画院为学术龙头带领大家辛勤耕耘的阶段。近些年先后涌现出一批如赵振川、崔振宽、苗重安、王有政、江文湛、张振学等有着传统功力和独特审美情趣的画家,从而使长安画派的领地日益坚固和扩大,并引起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画家的成长与方济众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方济众是一位对当代陕西画坛有着深远影响的关键人物。学术界称其为长安画派精神的薪火传续者。
改革开放初期,当赵望云二弟子方济众在为陕西国画院筹建忙碌之时,作为赵氏艺术谱系一员的黄胄,这个时期同样为筹建中国画研究院担当着重要责任。
1978年,赵振川调入省美协后就和二师兄方济众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方济众与赵振川艺术之路迎来的又一个重大转折。1979年至80年初期,方济众、徐庶之、赵振川先后被借调到当时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赵氏艺术谱系中的黄胄、方济众、徐庶之、赵振川4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大家关良、陆俨少、刘海粟等人,一起进行创作交流。以这样的形式在北京相遇,对同门师兄弟而言也是一种机遇。而赵振川前后两次在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与许多当代中国画大家一起创作交流学习,极大地开拓并丰富了他的艺术视野。
1994年3月12日,“赵振川画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首都美术界许多著名理论家、学者与画家对他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仃老先生激动地说:“我很高兴,这西北风吹起来了……这次展览,我认为很成功……把我们中国山水画的正风扶起来。西北风就是正风。”
赵振川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长安画派的产生符合艺术流派发展规律,蕴含了真正的民族根性与精神魂魄。长安画派的画家用画笔重新发现了西北,唤起了在我们心中久远的民族魂魄与精神核心。
赵振川以自信坚韧与丰厚沉练,以自己的人格与毅力,始终坚守着长安画派的艺术追求。赵振川说:“我作为赵望云的儿子和石鲁先生的学生,长安画派的存在与发展对我来说有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维护长安画派的历史地位,发展长安画派是在当代陕西画坛存留这一艺术文脉的当务之急。”古稀之年的赵振川于2010年亲自组建了“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这一举措在省内外美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今的赵振川内心情感里依然澎湃着高昂的激情。他说:“艺术家应该有着这样一种创作状态,就是一种高昂向上的激情,一种对时代的热爱,一种对人民的热爱,一种对自己艺术事业的热爱,一种对艺术事业崇高的敬仰的心态。”
赵振川明白,父辈们开创下的这一画派,其精神火种已不仅仅是当年因6位先生所为而叫响大江南北的狭义上的长安画派。如今的这个画派文化延伸,已经在中国美术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的印迹。
逢盛世如沐春风,长安画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重振长安画派,叫响西部知名文化品牌,已给赵振川引领下的“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创造了精神传承与勇力开拓的无限生机。
新闻推荐
华商报转交96条上学难线索 西安市教育局逐一解答 8种情况下孩子去哪儿上学? 评论: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触底反弹般的拐点
1、交叉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高陵和沣东新城、国际港务区户籍的交...
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